2010年2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滋有味儿过大年
——春节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情况调查

  北京顺义区12个村镇的农民秧歌队近日在莲花山滑雪场踏着欢快的乐曲精神抖擞地跳起来扭起来,喜迎虎年新春。  中新社发  李继辉  摄(cnsphoto  供图) 

  编者按

  “孩子过年,大人过难。”这句话曾经被无数年根儿底下忙得不可开交的农民挂在嘴边。如今,农民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开了超市,门口通了公交,孩子们是过年,大人也不再过难。

  又是一年年根儿到,置办年货的乡亲们再也不用因为一点柴米油盐走上几十里路到城里买了,农民的脸上洋溢着节日的欢欣,这又何尝不是国家富强的声音呢?

  今年不置办年货了

  春节是咱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一进腊月门儿,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着准备年货了。俗话说,“二十三糖官粘、二十四扫房间、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坐一宿”。您瞧瞧,尤其是这过年前的一个星期,那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这眼下还有不到一个星期的工夫就要过年了,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北小营村村民王春梅大姐家却还没开始置办年货,生活节奏也没有因为春节的临近显得比往日忙碌。

  难道王大姐家这春节不过了?王大姐说了,这年咱不但要过,还得热热闹闹地过,但,这年货咱今年不置办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买什么都很方便

  王大姐所在的北小营村虽然离昌平县城还有10多公里的路程,但由于附近建有大学、工厂等,近几年,村里商业发展速度很快,大大小小的超市就开了七八家。

  “以前过年,买年货那是件大事,提前很长时间就要准备了,从吃的到穿的再到用的,样样都得置办齐备,隔三差五跑县城,过个年那叫个累啊。”王大姐说,“现在家门口的超市什么都有,非常方便,几分钟的工夫就买回来了,再也不用和以前那样寒冬腊月顶风冒雪地跑县城置办年货了。”

  记者看到,王大姐家所在的巷子位于村子中心地带,不足千米的巷子里接连开着四家超市,这些超市多为一二百平米的小店,虽然不像城里的超市规模那么大,但却不乏物美、新世纪这样的品牌连锁。物品种类也相当丰富,从保质期较短的鲜奶到耐储存的粮油,从洗漱用品到内衣拖鞋,一应俱全,满足日常生活完全不成问题。在这条巷子里还间或有餐饮、服装、百货日杂等店面在营业,俨然一个小集镇。

  “新世纪”超市是昌平区供销合作社的企业,2008年才在王大姐家的这条巷子里开业,面积相对于其他几家比较大、品种也比较全。记者在这家超市看到,货架上的商品多是一些名牌产品,存量丰富。据店员介绍,虽然临近过年,附近的学校、工厂都已放假,销售量比平日低了不少,但考虑到村民的日常需求,春节期间依然会照常营业。记着了解到,除了几个私人经营的超市准备过年放假外,物美等这样的连锁超市,像新世纪超市一样也将在春节期间照常营业。

  这就难怪王大姐家即使过年也不忙着置办年货了。

  不过,王大姐还说了,有一样东西买起来不太方便。虽然王大姐家所在的村子商业发展的比较快,但毕竟远离县城,没有烟花爆竹销售点,买烟花爆竹还是得去十几公里外的县城去。好在附近的交通比较方便,出门有公交,也有出租车,去县城买趟烟花爆竹也就一顿饭的工夫就回来了。王大姐说,即便这样,对于现在的生活条件也很知足了。

  吃什么都讲究新鲜

  王大姐家附近的超市都是一些小型超市,虽然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可以在超市里买到,但却不售卖蔬菜和肉类,王大姐家到现在都按兵不动,那过年所用的此类货物又如何解决呢?

  “这个问题好解决。”王大姐说,“我们隔壁村子里每天都有早市,主要是卖蔬菜和肉类,好多蔬菜都是附近的大棚里种的,特新鲜。早市上的价钱也便宜。”

  王大姐所说的早市,离王大姐所在村子的距离大概两三公里,公交车需要行驶三站地。记者早上7点来到早市时,这里已经是人声鼎沸了,一两公里的乡村道路两旁,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附近村民的讨价还价声也不绝于耳。这里的蔬菜摊子上有冬天常见的白菜萝卜,也有非常新鲜的西红柿黄瓜,种类非常丰富。

  在早市上,记者不断看到,有些农民用三轮车拉着一两筐子蔬菜叫卖,多是一两个品种,但却比蔬菜品种较多的摊子上的蔬菜要新鲜不少,细细一问,才知道这些就是王大姐所说的附近大棚里的蔬菜。“一个大棚一般我们只种一两种菜,大部分卖给了批发市场,留下一小部分,趁着过年,自己拉到早市上多赚点钱。”一位卖菜的大叔说,“没有比这菜更新鲜的了,从地里拔出来还不到一个小时,您看,这泥都是新鲜的呢。”

  肉摊上的生意也非常红火,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每块鲜肉上都有检验检疫的印章。买肉的村民也并不多买,少则三五两,多则一两斤。记者询问一位大妈,过年是否会多买些鲜肉冻在冰箱里,大妈说:“过年也是这样随吃随买,买多了占冰箱还不新鲜,早市逢年过节也有卖菜卖肉的。现在不同以前了,吃什么都讲究个新鲜。”

  这里的早市一直持续到将近中午才渐渐撤完。

  王大姐说,不仅自己家,附近的街坊邻居现在也把置办年货不太当回事了,说到底还是因为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农村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了。

(计 慧)


   可以好好看回“春晚”了

  新年的气氛早就在山西省河津市这个小城弥漫开了,卖春联的、卖香炉的,一进腊月就开始在市场吆喝开来。离春节已经没几天了,家住河津市米家湾村的赵阿姨才开始置办年货,她说:“往年这时候早开始买了。但是今年不用着急,因为家附近新开了家超市,大年初一也营业,东西很全,价格也不贵,我再也不用为买东西发愁了。”       

  开超市喽!

  “以前可不是这样,”赵阿姨说,超市还没有开办之前,她要去离家两里地的一个露天市场去买东西,平时还好,办年货是她最发愁的事,对她这样操持一家人生活的人来说“孩子们是过年,大人却是过难”。过年买东西,实在是一件耗力又耗心的事,家里亲戚多,要准备的东西也就很多,亲戚来了,又不能让人等着,自己现去买,何况大正月里,市场上根本就没卖东西的,她必须年前把需要的东西都备好。

  每年一进入腊月,赵阿姨就开始列出要办的年货的单子,锅碗瓢盆、针头线脑、葱姜蒜等全要她自己一样样往回买。怕自己忘了哪一样,她就采取分批分期采购的方法。腊月初就开始将花椒大料、粮油米面等能耐存放的东西慢慢往回搬;进入腊月中旬开始买瓜子、花生、核桃等一些干果类食品;而菜、肉、蛋等则是过年前几天才开始大批量买,这其中蔬菜最难处理,返季菜不好储存,买早了怕烂掉,每天还得不停地翻晾,买晚了又怕没有好的。她说,我感觉整整一个月都在买东西,那个累呀。有些东西在市场分布的非常散,到了年关人又多,天又冷,她经常就顶着瑟瑟寒风,推着挂满大兜小袋的自行车,从卖调味品的地方辗转到卖米的地方……

  等孩子们放假了,她会叫上一个孩子,专门负责在她挑选货物的时候拎东西、看包,这个时候,往往是母子最容易闹矛盾的时候。孩子拎着东西又冷又累,嫌她挑选年货讲价太不利索。她总是无奈地说:“你不知道啊,这市场什么档次的东西都有,不多看几家,经常会买回次品。”也有急的时候,娘俩当街就吵开了。赵阿姨说:“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在想,什么时候咱也能像城里人那样,亲戚到了再下楼去买东西。”赵阿姨的梦想终于在今年实现了,因为超市开到了她家门口,想要的东西都能买到,质量也有保证,她笑着说:“超市里啥都有,东西又集中,价格还稳定,我再也不用担心来了客人,家里缺盐少醋的啦!我再也不用拎着大包小包囤积货物了!” 

  我也能看“春晚”了

  过年是大家心目中承载着欢乐与轻松的节日,但是赵阿姨说,对她这样的家庭主妇来说,过年意味着紧张和忙碌。她说:“不怕你们笑话,我有十来年没正经看过‘春晚’了。”

  赵阿姨说,以前去市场买东西,东西倒是挺全,啥都有,就是品质参差不齐,卫生状况也不好,好多熟食就那么晾在外面,没有盖的东西,来来往往的人会带起一层层土,卫生状况看着都让人担心。为了买几斤好瓜子,她都得看四、五家,因为好多都不是长期摊贩,趁着过年才卖几天,不考虑信誉的问题,东西质量也就不能保证,买回的瓜子都得拿筛子过一遍。总体来说,好东西不多。另外,成品的东西她也不敢买,都是买生的自己再重新做,这就给她添了很多的麻烦,本来过年前几天就非常忙,除了收拾卫生,她还得张罗炸鱼、炸丸子、剁肉馅等,非常繁杂的活,累的她每年到除夕晚上,春节联欢晚会看不上十分钟,就开始打盹了,只能在迷迷糊糊中听到电视里的笑声和掌声。等到正月里闲下来,跟邻居一交流,所有人都是一个感受,累!赵阿姨说:“我们这些人常感叹,咱们这村里呀,是拿上钱都买不上好东西,啥时候咱们能解脱了,放心地吃现成的东西啊!”

  今年好了,赵阿姨感叹道:“我跟邻居们聊天还说呢,这个超市可是开好了,只要有钱,啥都能买上,干净又方便,用多少买多少,啥时候都是吃新鲜的。”她说,我们也能解脱了,今年我要好好地看“春晚”!

(米雅娜)


  过个和城里人一样的年

  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家住江苏海门市江心沙农场的徐美芳还坚持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包场镇的一家民营油厂工作着。单位离家很远,一周最多才能回家一趟,等到收油菜籽的季节,可能一个月才能回去一趟,但为了能支援儿子媳妇在北京买上房,她还是坚持挣着这份辛苦钱。

  “二十九我就回家了,从镇上的农贸市场再买些新鲜的海产品,别的都可以回家再准备。现在农村买东西也方便,什么都有,就等他们小两口从北京回来过年。”徐美芳开心地说。在农村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她,说起这些年农村的变化时,忍不住感慨地说:“从前的农村和现在真是没法比啊!”       

  除夕的鱼和肉要留到元宵

  “从前农村的年夜饭可不比现在,哪来那么多大鱼大肉。”徐美芳说道,“我们年轻那会儿最盼过年了,因为有肉吃啊。那时候买肉很难,不仅要凭票,而且还得托人才能买到,专挑肥的买,给瘦肉还不乐意。现在可不一样了,大家注意营养了,怕得高血脂、高血压什么的,爱吃瘦肉,不爱吃肥肉了。”

  话说中国的年夜饭必定要有鱼,取义为“年年有余”,只不过大年三十的餐桌上,这鱼只能看不能吃,得留着。说到这“年年有余”,徐美芳忍不住笑了起来,“过去条件不好啊,我们农村这年三十饭桌上带荤的可都得有‘余’啊,鱼、肉、蛋能留到正月十五甚至更久,哪舍得吃啊,有客人来了才端出来,大家就眼巴巴地看着,不舍得动筷子……”这些年,农村条件好了,农民富了,商品也多了,这些看似可笑的行为也再不能发生了,徐美芳说,农村现在的农贸市场东西多又全,和镇上的菜市场一样,甚至不少镇上的人还来村里买菜,因为农村的菜既便宜又新鲜。      

  儿子第一次喝到“真雪碧”

  “我准备回家后去超市再给小两口买些开心果、牛奶糖、薯片这些零食,年轻人就爱吃这些东西,就是不知道大年二十九回家超市东西还全不全了,快过年了,东西卖得更快了。这两年我们那个村的超市生意好得不得了,超市连着开了好几家,想买什么都有,大家也不用老跑镇上买了。”徐美芳有点儿担心,怕等她回家超市东西卖光了,赶紧拨了老伴儿的电话,让他第二天就准备起来。“孩子们幸福啊,现在商品丰富了,我们也有点儿钱了,就想着给他们买好吃的。我们那会儿哪来这些东西,不说别的,就连红糖都很紧张,我生孩子坐月子才能喝上红糖水,用来补身体。再说,那时候交通还不方便,骑自行车去镇里来回一趟最起码得2、3个小时,时间全在路上了,累得不行啊。”回忆起过去的艰苦日子,徐美芳又一次感慨农村变化的巨大。

  说起农村这些年新建的超市,徐美芳说最大的好处不仅是商品多了,而且是东西有保证了,不用再担心买到假货了。“说起来也怪心疼的,儿子考上镇上的重点高中,才第一次喝到了真的雪碧。”徐美芳叹了口气说:“虽然一直在农村,但我们总也希望能给孩子吃好、穿好。儿子说要喝雪碧,我们咬咬牙也给他买,谁知乡下小店里卖的雪碧还是假的,瓶子看着挺像的,其实也不知道是哪里做的汽水,直到儿子上了高中喝过真雪碧之后才发现从前喝的哪是什么雪碧啊!在农村我们最怕买到假货还不知道,说实话,价格还不低,太让人气愤了。不过,现在这些假冒伪劣少多了。” 

  什么都不用买,家里都有

  如往常一样,星期天的晚上,儿子给徐美芳打来电话,询问家里是否一切都好。快过年了,儿子媳妇为了表达孝心,想给父母从北京带些礼物回来,徐美芳高兴地合不拢嘴。儿子先是想给徐美芳和老伴儿带些北京特产的糖葫芦、茯苓饼、绿豆糕之类的,还没说完,就被徐美芳打断了,“不用不用,太重了,况且现在家里超市也有卖的。”原来老伴儿的一个同事从北京带回这些特产发给大家,后来却发现家里的超市就有卖。媳妇又提议给二老买个足浴盆,用来保健。这下又被徐美芳又打住了,“千万别买,上个月我和你爸看了广告,刚买了一个,正用着呢。”于是,儿子和媳妇发了愁。“儿子,什么都不用买,家里都有,你们回来过年,我们就最高兴了!”对于徐美芳来说,过年最开心的事儿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过个团圆年。

  如今,农村生活环境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了,他们和城市人基本享受到了一样的购物环境,不再愁吃、愁穿了,正如徐美芳说的:“过不了多久,城市农村都一样了!”

(陆璐)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