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这在近几年已成为一种惯例。1月31日,承载着希望与温情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个主题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文件,再次关注“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强农惠农政策,其中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亮点。
回首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7个中央一号文件,莫不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也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和措施,如增加农业投入、取消农业税等,并取得了实际的成效,但是,这些扶持手段,实现的都只是农民收入外生性增长。要切实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加快农民增收,还需从根本入手,提高农民增收的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的内生性增长。
农民增收难,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的小农户难以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农产品初级、加工粗化,生产和消费脱节。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而专业合作所具有的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协调分工、共担风险的特点,正好承担这样的功能,所以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是时势所需,是市场规律所致。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民,更能使自己的生产活动符合市场规律,更能掌握经营主动权,更能参与市场竞争,所以也更有创收增收能力,从而把缩小城乡差距,提高自身经济实力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合作起步较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不普遍,已存在的专业合作社,也存在着规模实力小、业务范围窄、组织层次低、合作社内部管理尚不规范等。所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快速、健康发展,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找准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出口,也抓住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要点,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意义深远。
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对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股东风。伴随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的发展,带来的除了农民创收能力的增强,也必将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城乡统筹进一步深化,是新农村建设新局面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