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以企业文化建设助改革发展提速

朱思爽

  2009年起,湖北省农信联社全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年”活动,围绕“敬业,忠信,严谨,创新”的核心理念,着力加强经营文化、合规文化、人本文化、执行文化、视觉文化和服务文化建设,有效推动了改革发展的全面提速。

  省联社积极倡导和树立“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合规防控风险”的理念,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合规文化建设,为全省农信社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有效防范了经营风险。2009年,全省共完成30个县级联社的全面审计工作,开展了会计决算真实性专项审计和11家市县联社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强化了工作责任,规范了业务行为。此外,省联社下发了典型案件查处通报,要求各地组织员工学习,结合各自岗位,开展警示教育,举一反三,以信用社为单位组织讨论,查找不足,强化责任,消除隐患。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人”的文化,忽视“人”的价值,企业文化建设就失去了精神内核。湖北省联社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关注员工成长,规范员工行为,人员面貌焕然一新,队伍活力显著增强。2009年省联社面向社会统一公开招录新员工780名,全部安排到营业网点工作。新招录的员工年纪轻,学历较高,专业基础较好,工作劲头足,促进了全省农村信用社人员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员工工作活力显著增强。省联社还定期对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和市州联社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对考核中群众反映的领导班子及成员的缺点和不足,原汁原味地反馈给市州联社主要负责人和当事人,督促整改。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队伍的执行力。执行力强不强,直接体现队伍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改革发展目标能否实现。一年来,省联社不断强化“执行力就是企业的生命力”的理念。各级农信社将“马上就办、有请必复”、“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杂事合办”、“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等执行铭言上墙张贴,不断警示和鞭策干部员工停止空谈,马上行动,强化执行,提高效率。“执行力就是企业的生命力”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省联社还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实行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带头向全省农信社作出“六不承诺”,即不违反政治纪律,不违反干部人事纪律,不收受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贵重物品等。各级联社领导也纷纷表示愿意做出表率。各级联社党委定期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凝聚人心,提升人气。及时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帮助员工树立阳光心态,增强亲和力。建立领导人员推荐读书制度,促使领导带头学习,勇于实践,不断进步,做勤政、廉政的表率,用事业心和人格魅力树立在群众中的威信。

  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丰富多彩。一方面,省联社要求打造视觉文化,就是要在办公和营业环境上形成全省统一的视觉形象,打造独特品牌,提高社会地位,增强竞争实力。一年来,通过制定标准,加快改造,强化宣传,社会公众对湖北信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品牌知名度得到了显着提高。另一方面,省联社统一规范开展网点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信社公众形象,制定了《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视觉识别标准系统》,在各级联社机关办公区统一指示标志和门牌标识。员工工作期间,一律统一着装。全省统一设计了信封、笔记本、档案袋、材料纸、贺卡等办公用品。另外,省联社着重强化宣传方面的攻势。不断优化门户网站,扩大与党政机关、金融企业、各类媒体网站的链接范围,提高湖北信合网的点击率。通过网络优势,不断强化“湖北信合”的品牌知名度。2009年,湖北联社门户网站点击率超过了100万人次。

  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要靠市场来检验。省联社通过全面开展服务培训、加强服务检查,强化服务传播,评选服务典型,将客户至上的服务文化发扬光大。省联社先后组织了4次全省范围的优质服务检查,以明察暗访方式抽查了17个市州的210个营业网点。对违反服务规定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检查不合格的网点,追究网点负责人的领导责任,检查情况在全省通报。加强了优质服务工作的组织推动,干部员工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网点服务形象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网点整体服务上了一个层次。

  此外,省联社组织了以“强化优质服务、提升社会形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全省农信社系统共举办演讲比赛100多场次,经过层层选拔,有32名选手参加了省联社预赛,13名选手进入总决赛。省联社对决赛全程进行录像,并制作成光盘,将决赛演讲稿精萃编印成《服务的绽放》一书,发到各地供员工学习。同时,组织获奖选手组成演讲团,到全省各市州开展巡回演讲14场,共有5000余干部员工聆听了演讲,使服务文化深入人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