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1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电线电缆安全让人“忧”


  2009年12月26日,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宏福煤矿使用非阻燃电缆,电缆接头产生火花导致瓦斯燃烧,造成4人死亡;

  2010年1月5日下午,在湖南湘潭县谭家山镇立胜煤矿井下240米处发生电缆起火事故,导致25名矿工遇难,9人下落不明;

  1月17日7时20分,陕西咸阳彬县蒋家河煤矿因电缆失爆引发巷道浮煤燃烧……

  查看以往的矿难可以发现,电缆起火是煤矿常见的灾难之一。

  生产企业规模偏小

  电线电缆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建筑、铁路、城轨、汽车、航空、冶金、石油化工等众多产业领域,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国电线电缆行业有6000多家企业,但产业集中度很低,“小而全”、“处于中间状态”的企业居多,规模经济较差,因此,国内电线电缆行业在低端产品竞争激烈。据了解,目前生产电线、电缆的企业不少是个体小作坊式厂家。

  产品整体质量差

  在规模的限制下,为降低成本,生产企业往往在选用原材料上做手脚,如以低质铜材甚至再生铜作导体,造成导体电阻过高。有的以劣质塑料作原料,导致电线的绝缘层老化前抗张强度不合格。

  在过去一年里,我国各个地区的质检部门对电线电缆产品进行了不间断的抽查,从整体情况来看,其产品质量均不容乐观,而偷工减料则是其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有媒体报道,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占原材料成本近80%的铜导体大幅“缩水”,大大降低了实际截面积;有些厂家在生产中使用杂质铜料,导致49.6%的电线电缆产品导体电阻指标不合格。而这些劣质产品极易引起触电、短路起火等事故,还大量耗电。

  高科技产品缺位

  目前,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阻挡了电线电缆行业的高速增长,同时加上产能过剩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加剧,从而使市场上诞生了许多假冒伪劣的产品。另外,在2009年以来政府推动和过量信贷资金流入的情况之下,本已过剩的产能又一次得到了疯狂的扩张。企业不仅在扩大了生产线的同时,也急需要大量人才协助发展。因此,行业出现高素质技术人才紧缺的现象。而人才在企业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有了素质高的人才,企业的管理与创新才能获得较好发展。这不仅体现在市场的开拓也体现在技术的开发上,人才的缺位导致国内企业发展的风险性加大。产品的质量以及技术的革新受到巨大的挑战。。

  目前,相对于国外先进技术来说,我国还有许多产品的研发处于空白状态,具备一些高科技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只是凤毛麟角。比如高压电缆生产用超净电缆料、高附加值的电线电缆、电子线缆、伴热电缆、汽车线束等均很少有企业去潜心研究。

  消费企业安全意识薄弱

  事故的发生除了产品本身的缺陷外,使用单位对产品质量的忽视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有的企业是为了省钱买劣质的电线电缆,但却往往造成更大的损失。有些企业在购买电线电缆时,对自己的使用要求以及环境条件等认识不足,对电线电缆使用的型号、适用的范围、要求,以及性能等了解不够彻底,使用错误的方法进行使用,从而造成不好的后果。还有某些单位为了图方便而无视主管部门的规定,使用了明确不让用的产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我国煤炭部曾作出规定在矿井中必须使用具有阻燃性的电缆。然而有些煤矿企业置规定于不顾,还是购买一般通用的橡套软电缆,致使意外事故发生。企业必须了解,在特殊的场合应该使用特殊的产品。比如在高层建筑、计算中心、化工、公共娱乐场所和人员集中等场合,应该使用具有消防功能的阻燃或耐火电缆。另外,对于电梯电缆、电焊机电缆、电机引接线等,都有特殊的性能要求。

  只有生产商、消费者和监督单位各司其职,电线电缆事故才能不再发生。 (张 蕾)

  相关链接

  关于电缆火灾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属于电缆本身的情况。如过负荷及短路电流长时间作用下,电缆绝缘老化着火、电缆接头接触不良局部发热导致着火等;属于外部因素的情况。如含油设备的漏油着火波及电缆,工程作业 中的意外失火,电缆沟散热取防火措施等。而对于电缆防火阻燃的评估,至今世界各国都还无法单纯以理论计算来进行描述其定量关系,一般采取在电缆实际使用中基本相似的条件的试验方式来进行判断分析,一些国家先后制定了标准试验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1)材料的氧指数法 

  材料的氧指数法的原理是将一定数量尺寸的试料放入特制的容器中,由充满氮气开始,逐步输入氧气,在不同的氧气含量下,用规定方式点火,刚刚能使容器内试料发生平稳燃烧时的氧气含量就称为材料的氧指数。用此方法测定的氧指数越高,意味着材料难燃性越好。日本规定难燃性等级为一级氧指数大于30,二级为27~30,三级为24~27,四级为21~24,五级为21及以下,由氧指数判别难燃性能已在中国广泛采用。 

  (2)单根电缆不延燃性标准试验法 

  单根电缆不延燃性标准试验法是将一段被试单根电缆悬置于专用燃烧器内,使作用于电缆处的火焰温度达到一定值(超过引燃温度),持续数分钟后撤除火源,再观察被试电缆是否自熄。此方法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1979年修订的标准试验方法IEC332-1,中国参照该方法也制定了国标GB-2651.16-82不延燃试验方法。 

  (3)成束电缆的耐燃性标准试验法 

  成束电缆的耐燃性标准试验法与单根电缆不延燃标准试验法基本原理相同,而且基本上能反映工程实际特征。一些中国电缆厂家已建成仿照IEC382-2新标准和IEEC-383、ICS-366标准的整套试验装置。浙江省电力局在1980年组织了模拟电缆隧道、电缆竖井与电缆夹层的试验,并得到比较可靠的试验数据。 

  (4)电缆贯穿孔洞阻燃性考核标准试验法 

  美、前苏联、日各国对电缆贯穿孔洞所用封堵材料的阻燃性,都制定了标准试验方法,中国浙江省电力局也曾作过类似试验,其特点为,在特制的加热炉中,按标准温度曲线规定“时间-温度”变化速度加温作用于被试电缆一端的炉壁贯穿电缆的封堵处理方式,经1~3h的加温后,观察炉外电缆段是否不燃或完好,以判别封堵材料的耐燃特性。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