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油田井楼油矿计划产量任务31万吨,实际生产原油32.12万吨,实现超产1.12万吨。这场漂亮的安全攻坚战背后,是全矿领导职工的全心付出。
抓住注汽“龙头”
稠油热采生产,注汽是关键。为保障油井在注汽过程中注入优质蒸汽,发挥最佳潜力,该矿严格按照方案把好选井关、注汽关,保证注够汽、注好汽。在转轮注汽前,落实好每口井及相临井生产情况,及时进行紧固,保证注汽时不刺不漏,注汽后正常拿油。同时,加强对各个运行注汽锅炉出口压力,锅炉出口干度等参数的监督;班组工人监控注汽汇管及井口压力变化,确保注汽质量和效果。2009年,共发现锅炉参数不符合要求49次,均在2小时内恢复正常。针对注汽转轮操作对75吨锅炉安全运行影响大的实际情况,每次75吨锅炉转轮,油矿都编写好运行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操作,使每一次的转轮都顺利进行。采油五队楼资27井区实施蒸汽驱后,油矿为了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制定了蒸汽驱实施方案,油矿采油五队更是加强值班人员的力量,干部在夜间生产实行双岗制,计量站抽调技术全面的骨干人员,加密巡回检查和资料录取,使蒸汽驱圆满顺利进行。
摸清油井“脾气”
只有摸准每口井的生产状况,才能“伺候”好这些油井,多产油,产好油。为此,该矿在提高班组油水井管理能力上下足了工夫。首先精细班组管理,在班组中深入开展油水井分析活动。以单井、井组、区块为单位,每周定期开展班组油水井分析,每季进行一次小分析比赛,职工人人提措施、个个想办法,及时查找制约油井生产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增产措施,提高班组油水井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问题能力。同时严格落实每旬一次的油井工况调查工作,每次工况调查由油矿牵头,各个采油队专人负责,测试班紧密配合,不仅要求资料录取详实准确,而且要求现场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随时处理。在各项工况资料汇总后,通过班组分析活动,判断大至区块,小到单井的生产状况,掌握油井生产动态,为整个区块和油井的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催生新井“产期”
在老区稳产、增产难度大的情况下,抓好新井投产和管理,早日拿油,是该矿实现产量任务的“重头戏”。2009年,该矿共投产新井54口,累计产油2.11万吨。
为了做到新井早介入、早作业、早投产、早见效,该矿周密部署,主动出击,成立了新投井保障小组,由生产、地质人员统一指挥,将新井投产计划细化到天。钻井队完钻后,该矿便抓紧落实产能;在油建施工过程中,采油队提前介入,利用施工间隙,组织突击队员抢先保养抽油机和紧固井口,有效加快原油产能建设步伐。
楼126井区由于油层厚度相对较薄,地面条件复杂,一直没有动用。为落实构造和储量规模,在该区块部署评价井楼资49井,效果明显,又在楼该井区投产油井12口,累计产油8759吨。一区由于套损井、管外窜和地面喷发油井多,造成部分地区井网不完善和储量损失,该矿在井网控制程度低、水淹程度低的部位部署完善井,提高井网控制程度,充分挖掘地下潜力,共部署新井12口,累计产油4594.7吨。
延长老井“寿命”
针对油井吞吐轮次的增加,生产效果逐步变差,地层能量下降的情况,该矿组织简易化学辅助措施,采取在油井注汽过程前,根据原油性质不同,加入尿素、降粘剂、清蜡剂等方法,提高油井采收率及当年贡献率。2009年,该矿共实施14井次,有效7井次,产能由0.86吨提高到1.01吨。该矿善于在老区块“淘金”,去年9月份,在楼资27井区展开蒸汽驱先导试验,4个试验井组全面转驱,见反应的油井12口,截至目前,累计产油1437.6吨。
针对油藏后期采收率降低的情况,该矿结合工程、地质部门开展了故障井的综合治理,对长关井进行拉网式大调查,对停产井和低产井进行再研究、再分析,优先对潜力井制定措施方案。为了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油矿超前组织,定人、定时、定责,严格现场管理。2009年,该矿共修复低效井25口,增油3309吨;扶产长关井27口,增油4325.6吨。
唱响职工“战歌”
面对老区安全稳产难度大,新井产量滞后等诸多困难,该矿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广大职工奋发大干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成为矿井安全超产的重要后盾。去年12月15日下午,雨雪交加,天寒地冻。采油五队29号计量站楼4315井放喷后准备转抽时,电路发生故障,需更换电缆。维修班接到命令,立即更换工衣,紧急组织电缆、工具敢往现场抢修。他们顶风冒雪,不畏严寒,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抢铺电缆100多米, 确保油井安全及时开抽。去年11月2日,采油十一队7号集油站掺水管线发生穿孔。为了尽快恢复掺水,该队积极与采油九队协调请求支援,职工们发扬团结互助、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冒着严寒,从中午一直干到次日凌晨4时。整场维修16小时,没有人有一句怨言,直到全部整改完才收工。 (谢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