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城农信社是广西北流市联社下辖的一个农信社,位于城乡结合部,8个网点、50名员工。2008年以前,该社一直无法突破“大而不快”、“大而不强”的发展瓶颈。然而,在2009年底,该社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9908万元,并提前一个月完成了上级联社分配的存款年增长9580万元的任务。
是什么原因促使该社取得了如此可喜的成绩?
打造科学发展机制
夯实经营发展基础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包括夯实员工管理基础、改善发展环境基础,以及从根本上改变该社理念落后、基础薄弱的局面。
为加强员工和业务管理,该社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为了解决员工不思进取、作风散漫的问题,该社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广泛的思想动员,要求职工的思想与行动必须与社领导班子和市联社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解决“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问题;三是制度促进,解决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问题。
苦练内功,改善服务,夯实发展的外部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站稳脚跟,抢占市场,唯一有效的杀手锏就是服务。针对过去柜台服务态度差、服务质量低的现状,该社领导班子提出了以服务争客户、树形象、增效益、提升竞争力的理念,严格按照广西自治区联社玉林办事处和市联社的部署深入开展“三项整治”(网点治脏、员工治懒、信贷治乱),其中,重点改变柜台人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状况。经过综合治理,该社职工精神面貌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变,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扩大存款组织面
针对北流镇经济较为发达,企业多、商铺多的特点,该社制订了农村和城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提出了“与农民交朋友”、“做企业贴心人”等口号,鼓励职工进村入企、上街入店营销存款。
大力开展桂盛卡“进村入户”活动。该社高度重视当地农村市场的存款组织工作,全体员工发扬千家万户、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和千辛万苦的“四个千”精神,爬千山涉万水,进村入户到庭院,通过发放慰问信、宣传画、宣传资料、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宣传桂盛卡知识,做到公告到村、资料到户、宣传到人,争取家家户户有人使用桂盛卡,达到了广播种、多收获的良好效果。
大力开展揽储“百店千万”活动。该社把吸收店铺、商场等个体户存款,作为巩固城区存款阵地、拓展筹资空间和实现储蓄存款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他们发挥网点多、联系面广、人员熟悉的优势,把辖区街道店铺、商场的揽储目标划分到各网点和员工,力求做到“包街到人”、“包店到人”,鼓励员工上门与店主沟通和联系,摸清企业资金回流的特点,开展拉网式攻关。该社领导还与税务等部门联系,准确获知店主经营规模和资金实力,及时派出人员攻关。截至2009年11月,该社吸收店铺、商场等个体户存款 1200万元。
大力开展代发中小企业员工工资业务。对已贷款的企业,该社并非只停留在“放贷款、收贷款”的阶段,而是进行全方位对接,提高合作层次,实现利益最大化。其中,为贷款企业员工代发工资的业务为企业解决了一大麻烦。截至2009年11月,该社共为六个企业开展了代发工资业务,累计代发金额达700万元。
盯住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存款是各商业银行的必争项目,竞争非常激烈,但是,该社通过及时获取信息、锁定目标等方式,成功拿下了多个项目。
小区商品房开发项目存款和农村征地款是该社重点攻克的项目之一。去年6月份,该社获知松木小区二轻公司、包装总厂拆迁,有补偿款2000多万元,但相关部门已打算把资金存到某商业银行。在联社领导和市场开发部的支持下,该社找到了市政府分管领导,开展了细致的说服工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成绩与渴望政府支持的诚恳态度,最终赢得了市政府分管领导的认同,将拆迁补偿款转存入了该社。
营销国企改革职工安置项目资金也是该社重点攻克的一个项目。国企职工安置资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农信社是否有能力做好如此大规模的兑付工作,是外界的疑虑之处。针对这种情况,该社积极主动配合市联社加强与市政府、经贸局和国企单位等多方的联系和沟通,最终使相关主管部门打消疑虑,同意由该社代理兑付。
在代理兑付过程中,该社安排专人对前来领取安置费的职工进行引导,介绍办理手续程序,以及修改密码等相关延伸业务。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单位领导在视察现场兑付工作时,对该社的出色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
此外,财政性专项资金存款也是该社积极攻克的项目之一,截至2009年11月底,该社已获得重点财政性资金存款账户 6个,特别是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专户,按照自治区政府规划,该项目5年内有3.8亿元资金到账,这对一个城乡结合部农信社而言,影响是非常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