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上海森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顾慧华
整 理:本报记者 曹 杰
现代专职农民的诞生
在2006年5月创业之前,我一直从事着日本农业机械的进出口销售工作,特别是在2004及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更是直接到上海崇明岛参与了日本农协的一些农业试验项目,接触到了“久留米黄瓜”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种,并为之深深吸引。在取得日方公司同意后,我取回了些黄瓜种子,在老家的自留地里进行试种,竟取得了小小的成功,不管是产品外观还是口感均获得了日方公司的认可。这让我心中悄悄燃起了创业的梦想。
怀揣着投资农业、自主创业的设想,我回到了老家新浜,一个位于上海黄浦江上游,以水净、气净、土净——“三净”而闻名的小镇,开始了一些相关考察工作。新浜作为上海的传统农业地区,是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拥有着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通过与新浜镇有关领导沟通后,我的创业计划正好与新浜镇准备建设的上海标准化绿色蔬菜示范基地计划不谋而合,随即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于2006年7月我下定决心,辞去了原来外企工作,注册成立了上海瀛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在新浜标准化蔬菜基地南杨村内承租了20亩大棚,成为了一位现代专职农民,真正开始了我的现代农业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困难接踵而来。资金周转困难、专业知识不够、雇佣工人对我种植技术的怀疑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没有使我有丝毫的退缩。我不分日夜地啃专业书籍、上专业网站,并向具有丰富种田经验的农艺专家们讨教经验,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种植技术。终于,我种植的黄瓜口感甜脆,南瓜又大又粉,产量高且供不应求。
2008年,在原有瀛久公司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上海森鲜蔬菜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合作社的商标“森鲜馆”,同时扩大了40亩蔬菜种植面积,开始探索一条更专业、更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之路。
“我的黄瓜就是喝着这种酸奶长大的”
为掌握更为先进的种植技术,我与上海农科院的一些教授经常作些课题交流,还不时去日本宫崎农业大学等参观考察学习,不断引进日本的优良品种与栽培方式。
合作社围绕引自日本的主推产品 “久留米黄瓜”做到三个“创新”,一是种植品种创新:我因地制宜地积极引进了迷你冬瓜、巧克力番茄、大黑茄子、日本有机草莓等数十个高新品种,并进行了规模种植;二是种植方式创新:我对传统种植方式进行了积极改进,做了有益的创新探索。比如,浇种的水先要经过滤器过滤,然后再加入酸奶有益菌,我的黄瓜就是喝着这种酸奶长大的。酸奶中含有益菌,不仅能使土壤保持充足的养分,而且果实清香爽口。另外还引进国外先进的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等,实践中取得了科学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销售模式创新,我走的是一条自产自销高端精品化农产品的发展路线,采取礼盒包装的形式,同时与我们新浜本地盛产的优质大米和其他特色农副产品形成良好的互补,形成一个产品组合,扩大了销售范围。从数据上看,合作社每亩净收入可达1万余元,比普通黄瓜增加了2000多元。
现在,我拥有了自己的种植基地、产品品种和较稳定的客户群体。合作社的优势在于产品品种、种植技术和销售网络,相对而言,标准化基地内的其他种植户的优势则只在于劳动力资源,如果双方能够协调合作,必然可以互惠互利。于是,我选择性地把芦笋、甘蓝等蔬菜品种分包给了数十家种植户进行种植,我负责提供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产品销售等。这样,既以较低成本扩大了合作社的种植规模,也为其他农户较低了种植风险、提高了他们的种植收益。同时,合作社还有效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40余名在基地工作的农民年均增收一万余元。产品的包装采用了农家传统的手工竹篮、藤篮等,既环保实用,也解决了数位新浜本地赋闲在家的竹匠师傅的就业问题。
种田创业是辛苦的,但同时也让我充实着、幸福着。选择了创业,就是选择了一种挑战自我的人生。我要在新浜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把我的汗水、我的理想化作烂漫的春光和永远的蔬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