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老王便骑着脚踏车去上班。天高云淡,路上来往的行人脸上都荡漾着节日欢庆的笑意,老王却显得心情特别的沉重,正琢磨着一件难以选择的事。
老王今年五十七岁,在农村信用社当信贷员。三十多年的信合工作,他一直以业务通和好人缘在全县的信合系统中备受称赞,吃苦耐劳的性子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成了他的招牌,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老王总是对自己信合人的名字引以为豪,也把生命中最珍贵最美好的记忆留在了信合战线支农惠农的征途之中。他热爱信合,信合是他的家,多少年如一日,浓浓的信合情支撑着他不老的心。
今年,省联社为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实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其中有一项内容是关于一次性劳动力置换,即:“一对一,新换老”。老王的儿子正好今年大学本科毕业,省城一家外企看中,收入也不错,一个月能挣四五千。老王想,由于近几年来自己身体较差,时常看病吃药,请假也多,尤其是因为自身文化水平低,对新业务新知识适应起来难度也较大,时常羡慕那些为数不多的新聘大学生员工眼明手快、知识丰富,工作起来效率又高,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恨不得年轻三十岁,为自己热爱的信合事业多做贡献。
所以,老王就想让儿子从省城回来,算是继承自己的“事业”,能为信合增添一点年轻的新鲜血液,也能报答信用社对自己多年来的培育之恩。
但是,老王的儿子却不同意,大学刚毕业,在外企工作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再说,好不容易通过努力上大学到了大城市,再回到相对贫穷落后的山区,有谁愿意?老王犯难了。
沿着熟悉的道路,老王一边骑车向前走着,一边心里琢磨着,是该做决定的时候了。不管怎么说,信用社现在是最需要人才的时候,综合系统上线后,信用社更需要懂业务、会操作的高科技人才,特别是年轻的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员工,只有更多具有活力的人才充实到信合队伍中来,信用社的明天才会有希望,才会把信合事业做大做强!老王只懂得一个粗浅而质朴的道理:没有信用社,就没有我老王的今天,也没有儿子风风光光上大学和让外企看中、高薪聘用的今天,我儿子要是有出息,就应该回到信用社来,为信合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社会!
就这样决定了!老王把脚踏车停在路边,打电话给儿子:“你要是我老王家的儿子,你要是个真正的大学生,就应该回信用社来,这里有你奋斗和展示才华的天地,信用社需要你!否则你就不要认我这个爹了!”
儿子在电话那边说了些什么,随后,挂断电话,老王满脸笑容地骑车上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