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网:办在农民心坎上
本报讯 “冬枣网可真是办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咱摸惯了锄头把子的手如今也可以拿起鼠标了。”河北黄骅市供销合作社自2009年5月开通中国黄骅冬枣网站以来,积极发挥专业性冬枣网站的服务指导功能,做到高起点定位、高效率运转、高信息容量,紧紧把握住各地冬枣市场脉搏,为广大枣农提供了一个冬枣销售的超大信息容量平台。冬枣经纪人赵国洪说,自己干完一天的活儿一进家,饭可以不吃,但必须首先要上网学习或是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看看有没有外地客商发来的订货信息、行业资讯以及冬枣种植技术的相关信息。只要鼠标一按就可以尽知“天下事”。
打开黄骅冬枣网宛如走进了一幅黄骅冬枣发展的历史画卷,冬枣树枝叶虬劲繁茂,颗颗果实红绿相间点缀其中,一张张憨厚朴实的冬枣经纪人面孔在三维立体动画效应中游走。冬枣历史文化介绍、著名诗人刘小放等的诗歌文章作品以及黄骅当地农民代代流传的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将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历史文化融为了一体,拉近了冬枣与人们生活的距离。其中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节目中对黄骅冬枣的专门介绍、北京电视台《生活面对面》节目视频、历届中国黄骅冬枣节现场活动的视频回顾,将黄骅冬枣的发展历程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黄骅冬枣网先后与10余家网站实现了友情链接,被百度、搜狐、谷歌、新浪等几大搜索引擎收录,日访问总量已达1000余次,发展专业会员100余家,日发布市场信息1500条,有4家外地大型连锁超市及果品批发市场通过网站联系冬枣销售事宜,达成合作意向6项,以一个超强信息量、超高点击率的崭新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该网站的负责人介绍,该网站不但设立了种植技术、行业资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供求信息等专栏,还设置了会员单位、枣与生活、会员展区等近20个特色板块,在开展网上交流互动的同时,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中了解冬枣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关于冬枣的诗歌与文章,可以说黄骅冬枣网不仅是一个冬枣专业性网站,而且是一个小型的冬枣资料信息库。
说起冬枣网近期的运营,黄骅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孙树民形象地将黄骅冬枣网比喻为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需要大伙共同的努力,才能将其哺育成人。“黄骅冬枣网是我们黄骅人的脸面,她一头连着老百姓,一头联结着市场,担负着发展冬枣产业,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重任,虽然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办好。”
为增强网站的信息量网站,黄骅市供销合作社选派了20名本地冬枣经纪人和15名外地信息员搜集信息,进驻沈阳、北京、广州、南京等全国10余个大中城市和黄骅本地滕庄子、旧城、齐家务等8个乡镇的村庄。与黄骅日报、黄骅电视台开辟了《冬枣市场行情》栏目,每天定时定期在电台、黄骅日报联合发布冬枣市场销售价格、冬枣市场信息,指导广大冬枣经纪人和冬枣种植大户销售冬枣。为扩充冬枣网的信息容量,在传播形式上从传统的图片、动画、扩充到视频、手机短信等多种传播途径,成为联结冬枣种植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冬枣种植基地、运输户、冬枣加工企业、外埠市场的有效纽带。
(李述超)
红农网:让农民发“网财”
本报讯 近年来,红河农产品信息网站作为云南红河州最大的农产品专业信息服务平台,自1993年建成运行以来,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促进了红河州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助推器。
——“红农网”逐步走入广大农民的家庭。“红农网”在全面做好网站宣传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信息网络知识培训力度。州供销合作社在组织开展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时,把网络信息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到2009年12月末,全州已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2386名农产品经纪人基本掌握了网络信息的使用技能,成为农村使用信息网络的带头人;“红农网”还积极满足部分农民的需要,在建水县马军村委会先后组织开展了2期计算机及网络信息知识培训班,参加培训农民达200多人。目前,全村共安装使用的上网计算机共近30台,大部分农民基本能上“红农网”查询农产品信息,并用于指导生产经营活动。
——“红农网”自身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加快了网络信息在农村的普及推广使用。近年来,“红农网”的建设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红农网”建设已列入为全州“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红农网”的基层信息站点建设被州委、州政府纳入对县市党委政府考核的任务指标。截至2009年12月底,“红农网”已在全州13个县市建成信息服务站点92个(其中乡村基层信息站点78个),发展信息员150名,初步形成了州、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和信息发布平台。
——农民通过“红农网”发了“网财”,从而带动了农村网络信息化发展。部分农民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后,通过“红农网”发布产品供求信息、上网查询相关生产技术等,从而有效解决了产中服务及产后的产品销售问题,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品尝到网络交易的甜头的农村广大农民,使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据统计,从“红农网”建成运行至2009年12月末,已发布信息55万余条,登陆访问人数122万多人次,信息点击总数达7300多万次,促成农产品交易额10.8亿元。
(李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