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1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地下深处的救援


  图为掘进622队员工参与救援线路图。
  图为矿领导感谢参与救援的职工。

  “有工友受伤了,快来救救他吧!”1月3日,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抽放队员工宋儒强撕心裂肺呼救声打破了千米井巷深处的宁静,距离300米外的掘进622队的6名员工、安全科的安全员、安瓦队的瓦检员得知消息后,放下手中的工作自发组成救援队,兵分多路,在第一时间赶到救援现场,以“时间+方法”的救援模式,成功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工友雍林武危在旦夕的生命。

  千米井巷发来求救电话

  1月3日17时47分,正在北三区+310总回风巷道进行瓦斯钻孔施工的雍林武被装卸钻杆的固定扳手弹击中了颈部,当即出现昏迷状态。

  “小雍!小雍!你怎么了……”宋儒强一阵急促呼喊声后,仍不见工友有反应,见状不妙的他意识到情况十分危险,一边对着数百米巷道发出呼救声,一边用矿灯对着巷道中央急速的闪动发出求救信号,并三步并成两步冲向300米外向地面打求救电话。

  争分夺秒四面出击

  “喂!我是抽放队北三区+310总回风巷施工的钻工宋儒强,有工友被扳手弹击伤颈部,请救护队前来救援……”宋儒强的话音刚落,正在从事运输工作的掘进622队李泽刚、冯文启意识到情况紧急,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沿着北一区1号回风下山冲向事故地点。

  不到3分钟,李泽刚与冯文启穿越了100多米平巷,翻越了23度的35米陡坡,再趟过积水20厘米深的50多米巷道,跑到了出事地点,仔细查看了受伤工友的情况。

  “天呀!这伤不轻,赶快组织人来增援。”他俩意识到事态不妙,李泽刚又一次告诉一同赶到现场的冯文启,从反方向跑到了500米外的5号瓦斯巷施工地点的掘进622队向工长李尚超报告了现场情况。

  “工友们,抽放队的工友受伤了,赶快去救援。”正在工作面施工的工长李尚超带领工友兵分多路,分别从5号瓦斯联络巷、6号瓦斯联络巷、北三区+320运输大巷向北三区+310总回风巷冲去。

  5分钟后,安全员李秀龙、安瓦员刘章培、掘进622队蒋家元、李尚江、马斗洪也加入到救援队伍中。李泽刚、冯文超、李尚超灵机一动,找来风筒布和四根重达100多公斤的钻杆加工成临时担架,按照正确的救援处置方法把受伤工友平移到担架上。

  15分钟后,多单位、多路员工组成的救援护送队,经过23度、25度的2道100多米的斜坡,穿越了1000多米平巷乘坐电机车,与前来接应的救护队汇合,为救援赢得了时间。

  多路互动救援成功

  从井下3000多米,9名工友的临时救援,再经过地面10公里的救护队、医院的救援大转战,40多分钟,受伤工友雍林武在掘进622队、安全科安全员、安瓦队安瓦员护送下,在救护队7名队员的接应下,被安全送到了重庆能源集团松藻医院进行抢救。      

  回忆起救援过程,第一时间冲向救援现场的李泽刚说:“这次救援行动多亏了工友们的齐心协力赢得了时间。”蒋家元更是激动不已地说:“救助工友,要做到心中有数,懂得施救方法,才能避免伤亡事态不再扩大。”      

  据了解,近20年来,蒋家元参加了多次救助受伤工友的行动,凭借救援应急知识,在死亡线上挽回了许多工友的生命。杨昌勇、杨基才、江华等工友在遭遇生命危险时刻都得到了他的帮助,每一次救援成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安全救援的经验和方法。      

  4日下午,安全副矿长陈军赶到了掘进622队,对参与救助工友的蒋家元、李尚江、马斗洪等表示了感谢。他说:“这场生命大救援,多亏掘进622队员工的快速反应赢得了时间,好在施救方法得当挽救了工友的生命,值得全矿员工学习。”      

  对领导的表扬,掘进622队参与救援的员工异口同声地说:“时间就是生命,方法就是效率,救助工友是我们的责任。”掘进622队队长邹开华说:“我队的一百多号员工,他们都学会了应急处置的方法,有备而来的生产才有安全保障。”  

(蒲德贵 张明英 图/文 )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