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壳”鸡蛋如今在浙江台州市已经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了,尤其是椒江凤仔养鸡专业合作社的“绿凤”牌鸡蛋更是受到追捧,成为市民过节送人和单位发福利的首选。刚面市的时候,它经历了大家的质疑和不理解,经常会有人拿起来鸡蛋问“这是染的吗?”“怎么这么贵?”每当这个时候,陈彩玲就得耐心地一一解释这些问题。
从贩卖绿壳鸡蛋开始,陈彩玲接触到这种与众不同的鸡蛋,后来自己养殖乌鸡,再到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其他人一起致富,并拥有自己的品牌商标,这位合作社理事长苦过、哭过、绝望过,终于展现出了笑容,因为如今“过年、过节买鸡蛋的人追着要”。
从贩卖到养殖
在养鸡之前,陈彩玲做鱼粉生意,在往别的地方推销鱼粉的过程中,她接触到这种高营养、高价格的鸡蛋,而当时台州还没有这种鸡蛋,于是她萌生了把绿壳鸡蛋引进台州的想法。从贩卖开始,陈彩玲开始与绿壳蛋打交道,2001年初,她开始着手建造自己的养殖场。
没有太多的经验,资金、选址、基建、养殖基本都靠陈彩玲和丈夫两人跑。他们从上海引进了德国品种的白毛乌鸡,这种鸡产的绿壳蛋营养价值极高,价格是普通鸡蛋的3至4倍。2002年春节,占地4亩的养鸡场在椒江下陈杨家村落成,当时鸡场养了6000-7000只鸡雏。乌鸡特别娇贵,产蛋率不高,饲养周期也长。普通鸡养50天就成熟,乌鸡却要养150天才可宰杀。因此虽然数量不多,可把夫妻俩折腾得够呛。丈夫说:“养鸡就象养孩子,尤其是刚生下的小鸡,怕饿、怕冷、怕热、怕受到惊吓。”除了夫妻俩,陈彩玲的父亲也从早忙到晚,“每天连下去买一包烟的时间都没有。”
打击不断 决心不减
2003年,尝到甜头的陈彩玲把养鸡规模扩大到3.2万只。正当她充满信心地扩展她的养鸡计划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使她损失了15万余元。一直到下半年,鸡蛋销路才有点起色,价格也有所回升。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4年上半年,禽流感的突如其来又让每个养鸡户措手不及。陈彩玲也未能幸免于此,新鸡还没开始生蛋,老鸡又卖不出去,高昂的饲料成本每天都在消耗,陈彩玲难以维系。她走上了漫漫借钱路。亲戚朋友们你100、我200,能借的全都借遍了。禽流感的危机还没有平复,台风来了。鸡棚倒的倒、塌的塌;鸡也受到惊吓,压死的压死,压伤的压伤,惨不忍睹!这一场台风,损失了整整300多万元,多年的心血全都赔进去了!
接二连三的打击,除了眼泪,陈彩玲一家更多的情绪是绝望和放弃,犹豫、踌躇之后,不甘心使她选择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2006年下半年,陈彩玲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投资80万元,建造了21间非常牢固的钢铁鸡舍。从这一年开始,她的事业开始平稳发展。目前,她的养鸡场已扩展到15亩,拥有乌鸡近5万只,年产值达800万元,规模效应已经显现。定时定量的机械投物、自动喂水、自动灯光,及自动控温等自动化养殖设备,如今都在陈彩玲的养殖场里得以实现。
口耳相传 创出品牌
刚开始,大家面对这种陌生的绿壳鸡蛋都觉得很奇怪,有的人就问:“你的鸡蛋怎么有的是深绿,有的是浅绿。”陈彩玲的丈夫就跟人开玩笑说:“因为我染的时候没有染均匀。”不过笑过之后,他又耐心地解释说:“颜色不均匀说明这是天然的,就像刚出生的孩子有黑有白一样。”还有人质疑说:“这鸡蛋怎么价格这么高,这是鸡蛋吗?”他就详细地解释说:“我们的鸡吃的都是绿色无公害配方饲料,这种鸡蛋富含碘、硒、锌、钙、铁等微量元素和A、B、C、D、E族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被誉为鸡蛋中的人参……”刚开始很多人都是抱着新鲜、好奇的心态试着吃,结果不仅口感好。而且许多家里有小孩子出水痘、出麻疹什么的,吃了绿壳鸡蛋和乌鸡,就好了。就这样靠着口耳相传,他们的鸡蛋逐渐打开了销路。
2002年,注册了“绿凤”商标并有了自己的产品包装。 2004年,成立凤仔养鸡专业合作社,吸纳了37个社员,带动户均增收2.2万元,并聘请了专业的农大毕业生对社员进行统一、规范的技术指导;2005年,“绿凤”牌绿壳蛋获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优质奖;2006年,10枚装绿壳蛋进入本地的世纪联华、华联超市,售价19元。除了鸡蛋畅销,90元/只的乌鸡也同样很抢手。
凤仔养鸡专业合作社的人现在很忙,除了要搞好养殖外,他们还有一件让人高兴的烦心事——为如何应付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伤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