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丰县是全国重点林业县,素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森林覆盖率达64.6%,活立竹蓄积量1.2亿株,全国第三位,全省第一位,发展林业经济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宜丰县农信社根据该县林业产业特色,在做细、做精、做好林业的林权抵押贷款方面,在全省农信系统树立了典范。截至2009年11月底,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247笔,累计发放567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得到林农的喝彩。
宜丰县农信社理事长凌成祖如数家珍地出具了一组数字:截止到2009年11月底,存款13.7亿元,较年初净增2.45亿元,贷款9.76亿元,较年初净增2.71亿元,不良贷款下降1050万元,涉农贷款达85%,存款占全县金融机构的34%,贷款占全县金融机构的56%,双双位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县域经济的主力银行。
林权抵押贷款深受青睐
在谈到林权抵押信贷产品在宜丰县实施的颇具特色时,宜丰县农信社理事长凌成祖说:“农信社是因农而生,长期扎根于农村的典型金融机构,我们的特点就是了解农民朋友的需求,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服务‘三农’,为农民朋友量身打造合适的信贷服务。农信社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是农村经济与农信社同生共赢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惠益于千家万户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充分贯彻省委省政府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个信贷产品送到农民兄弟手中,一定要办成特色,让它深受农民的青睐。”
江西省林产改革在全国率先成功实施,宜丰县也是全省7个林权改革试点县之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完善,标志着宜丰县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随着农户产业规模的扩大,贷款需求额度的增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部分农户的贷款需求,但仍有一部分林农守着大片的林地资源,因缺少资金很难进行再投入。农村信用社开办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恰恰是解开了林农们的一个心结,为他们放飞了绿色的希望。
为使林权抵押贷款从发放、审批、管理到收回都做到有始有终,风险降到最低,宜丰县农信社研究制定了合规合法、操作性强的《宜丰县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对林权抵押贷款评估、调查审批、发放管理以及风险防范等作了具体规定,严格贷款程序。建立健全了林权抵押物合法性审核制度、林权流转变更登记制度、林权抵押登记管理制度,同林业登记部门协定加强林权登记和林权抵押物的监督管理责任,达成“一个确认,四个承诺”共识。即确认林权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承诺在抵押贷款期间,对抵押的森林资源进行以木材生产和发展林下产业为目的的经营,未经办理抵押业务的信用社同意,林业部门不得开具林木采伐许可证,不予办理林木所有权转让变更手续,对多个宗地合办一个林权证的根据需要分册发证。
林权抵押育出累累果实
从2006年实施林权抵押贷款以来,农户除了普遍得到农信社小额贷款外,还可便捷地办理林权抵押贷款,宜丰县兴起了造林育林的高潮。三年来,全县80%以上的农户都得到了农信社的支持,造林育林面积达160万亩。
宜丰县农信社办公室主任李荫华欣慰地说道:“我们理事长就林业抵押贷款多次受到省联社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嘉奖,通过农信社的信贷支持,‘培育’出了很多身价百万、千万的老板。”
车上乡东岸村村委会主任王春生,早在1999年,以超前的胆识租赁农民家中林地和村委会林地,现已拥有林地4000多亩,按当今市值每亩2500元估价,千万富翁头衔不在话下。王春生兴奋地说:“我发自内心地要感谢农信社,没有农信社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美景。1999年山林租赁虽然便宜,但是当时我租赁了2000多亩,5年一付租金,资金缺口大,农信社当时很支持我这个‘吃豹子胆’的农民,贷款了20万元给我,让我得以实现发展梦想。一路走来,农信社成了我在发展途中的坚强的后盾,2007、2008年分别贷款50万元,累计下来我在农信社的贷款达238万元。现在林权抵押贷款可方便了,只需三天时间,很多造林大户都享受到了农信社贷款的便利,大家聚起来畅谈心里可舒坦了。”
桥西乡农民李小毛,个人拥有天然林600多亩,人造林300多亩,并在当地建木材加工厂,投入资金120万元。但由于近几年受自然林禁伐、乡村加工厂关停等政策因素影响,守着大片的林地,缺少资金很难进行再投入,单靠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远远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他心想只能靠民间借贷,可是支付高出农信社贷款几倍的利率进行融资又让他愁眉紧锁,农信社开办的林权质押贷款,彻底打开了他的心结,放飞了致富的绿色希望。农信社先后为他办理了40多万元的贷款,有效解决了苗木发展及更新的所需资金。5年后,山上林竹收入可达250万元。
一朵花开妆扮不出春天,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宜丰县农信社投放的林权贷款惠及千家万户,使宜丰人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绘就更美丽的绿色画卷,宜丰县农信社已成为江西生态绿色发展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