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从大棚采摘到摆上超市货架不过两小时,不但有多道检验把关保证了质量安全,而且价格还不高于农贸市场。日前,随着河北省邢台市“农超对接”正式启动,超市的生鲜卖场不仅变“鲜”了,而且曾经高高在上的菜价也变得更加“平民化”。
果蔬不新鲜、价格不实惠,曾使越来越多选购生鲜产品的消费者远离超市。消费者不买账,超市经营者也深有苦衷。据了解,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条至少包括了农户—收购商—批发商—批发市场—超市供应商—超市5个流通环节,这不仅导致果蔬成本大幅提高,而且损耗也不断增加,在经历了多次装车、卸车、改包装之后,果蔬从采摘到上市的时间一般要1天—2天,鲜度和品质大打折扣。
2009年7月份,邢台市“农超对接”正式启动。该市商务、农业部门积极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该市两家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十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截至目前,全市农超对接销售产品金额达5000万元。“农超对接实施后,传统采购方式将发生转变,现在超市与农村合作社直接对接,只需要一个环节。”辰光超市负责人介绍说。
“最早种西红柿一亩地能收入5000多元,后来加入合作社,既有专业指导,又有销售途径,一亩地可收入6000多元”,自从加入任县恒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民郭振平收入状况大为改观。恒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胜河介绍说,实施“农超对接”后,合作社106户会员的经济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下一步打算扩大种植面积,建立30个日光温室,调整产品结构,把一年只有4个月有菜调整成一年四季都有菜。”
据悉,“农超对接”订单式采购方式吸引了邢台县浆水天龙果品合作社、沙河绿野生态养殖合作社、临西合谐肉鸭合作社等十多家农业合作社。邢台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科科长袁少锋说,“农超对接”是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个创新,2010年蔬菜基地还将与社区的连锁店实现对接,将新鲜的蔬菜直接送到百姓“家门口”。
(杜 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