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每个年度棉花价格的涨跌,必然影响棉农的植棉收益。棉农收益是否得到保障,又直接影响第二年的棉花种植面积、供求关系和价格涨跌。当棉农收益得到保障,次年自然增加棉花种植面积,供给增多,价格下跌;反之,当棉农收益受损,次年将会减少棉花种植面积,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农民的这种种植现象不仅呈现在棉花上,其他农产品也是如此。
要想保持棉农的棉花种植积极性,必须要降低棉农生产成本、保障棉农植棉收益。
发展棉花专业合作社,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在棉花市场化过程中,棉农是最弱小的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棉花专业合作社则把农民组织起来与市场联接,延长棉花生产的产业链,变个体经营为集体经营,降低生产交易成本,并通过技术、信息、物资等系列化服务,帮助社员增产增收。
其次,棉花专业合作社是推进棉花产业化、实现产销有机结合的有效载体。棉花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核心是利益机制问题。只有农民得到实惠,收入有了实质性增长,才能增加农业投入,形成棉花生产的良性循环,棉花产业才能稳定发展。
据了解,早在1998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发出了《关于加快棉花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合作社的发展和试点工作等进行了具体部署。2008年3月,全国第一家省级棉花专业合作社——湖北银丰联合棉花专业合作社成立,标志着棉花规模化发展扩大到以省为单位。但至今我国棉花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仍旧缓慢,数量有限,大部分棉农仍单家独户购买农资,不仅多花钱,而且容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甚至还造成棉花歉收。其二,盲目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浪费,田间管理不科学造成减产。其三,不能准确把握棉花市场信息,中间环节也太多,利益大大受压缩。
因此,组建棉花专业合作社是棉花产业化发展和市场化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棉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快组建棉花专业合作社的步伐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