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但由于农民缺乏获取市场信息能力,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三不”现象:农民不了解市场需求,不知道种什么;农民不知道卖给谁, 不敢扩大生产;农民不知道市场行情,卖不了好价格。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下,试探着开始了解市场、根据市场调整生产计划,有的甚至可以敏锐地捕捉到市场未来需求趋势,对农产品的品质进行提升和深加工。
从河北黄骅冬枣销售和浙江兰溪柑橘销售的成功案例中,我们看到,我国农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所产生的弊端,正被合作经济组织所弥补。农民在这种新型组织的带领下,真正融入了市场,并逐渐拥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不仅有效缓解了农产品“卖难”,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且在带领农民认识市场、了解市场的过程中还促进了订单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品牌意识,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通过合作社融入市场,对农民自身来说是一种进步;对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大厦奠定般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