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心底的感动


  讲述人:四川省绵竹市农村信用联社

  主任  罗德贵

  感悟:

  “5·12”大地震如烙印一般打在了我们绵竹信合人的心上。我们曾痛哭流涕,也曾感悟生死;我们对自己更加肯定,对他人更加关爱;我们对家庭更加珍惜,对社会更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此间,江苏信合人和绵竹信合人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他们的倾力相助,我们员工兢兢业业的努力,都让我在寒冷的冬天感到了丝丝暖意。而这暖意,正是我内心深处的感动之源。

  2009年匆匆而过。在岁尾回忆这一年,忙碌而又充实。这一年给我带来的太多,有艰辛、有收获,有苦涩、也有喜悦,更多的还是感动……

  不埋怨,不放弃

  地震后,我们的员工第一时间为灾民送去生活救助金和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以及政府的关心,此后的工作更是艰辛、繁杂。他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从不埋怨,从不放弃,让我感动。

  2009年5月份的一天,我们到土门信用社广济分社探望那里的四位职工。那时他们已经连续一年没有休息了,连续的工作使每个人的身体都处于透支状态。白天他们四个人一起工作,带病上班却不敢有一丝松懈,晚上下班后再一起去医院输液……

  我从心里体谅他们的困难,很为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动,问他们:“你们有啥子要求嘛?”

  他们却说:“没得要求。”

  其实从2008年5月中旬到2009年6月,三百多天的时间里,我们所有的员工都没有休一天假,连春节期间也是在营业网点度过。

  而大部分的营业网点,只是简陋的板房。夏天,在室内温度高达50多度的板房里,他们打着赤膊为灾民办理各种业务;冬天,在感觉不到一丝暖意的网点里,他们穿着棉衣在柜台前忙碌……

  灾后重建中,绵竹农信社的业务量是地震前的4-5倍,为了及时给农户发放补贴、贷款,我们的员工经常忙到中午一点多才抽出几分钟时间吃午饭,连上厕所都是跑着去的。

  即使这样,还是有部分老百姓不理解,抱怨排队等候的时间长,有时候还会甩出很难听的话,我们的一线员工也因此受了不少委屈,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埋怨过,也没有提什么要求,就是兢兢业业地工作,争取让更多的灾民早日搬出板房。到2009年11月末已为受灾农户发放灾后重建贷款52802户,金额达10.87亿元。

  天下信合一家亲

  同样让我感动的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江苏的同行向我们伸出了援手,不但积极捐款,还提供了人员交流的机会。

  2009年10月底,江苏省联社的十几位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来到绵竹,他们下基层,开座谈会,为我们的相关业务人员传授工作经验,提供帮助。江苏省联社团委书记高旭东跟我们说:“江苏、绵竹的信合人是一家,江苏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他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此之前,江苏省联社一共筹集了2640万元援建资金,还计划于2010年5月底完成绵竹地区20个农信社营业网点重建工作。

  除了资金上的支持,他们还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技术援助,为绵竹市农信社业务骨干和后备干部进行培训。2009年6月-7月,我们派了10名员工去江苏省农村信用联社“取经”,向他们学习内部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的技巧。

  江苏省农信社的营销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通过采用江苏的营销经验,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我们就发放了56000张“蜀信卡”,发卡余额达3.5亿元。而从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一年时间里,我们共发放“蜀信卡”28000张,近三个月的发卡数量是2008年一年的两倍。

  他们还经常通过电话了解我们这边灾后重建的进程,真诚的帮助、真挚的问候,都让我感到“天下信合是一家”的温暖。

  “5·12”大地震如烙印一般打在了我们绵竹信合人的心上。我们曾痛哭流涕,也曾感悟生死;我们对自己更加肯定,对他人更加关爱;我们对家庭更加珍惜,对社会更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此间,江苏信合人和绵竹信合人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他们倾心倾力的相助,我们员工兢兢业业的努力,都让我在寒冷的冬天感到了丝丝暖意。而这暖意,正是我内心深处的感动之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