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
公司三部总经理 马彦虎
感悟:
“不能只关心挣了多少钱,挣再多的钱也是有数的,最终能花掉的钱也是有数的,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一份事业,不断迎接新的挑战,让这份事业不断向前延续发展,给社会长久地创造财富,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这一年真是太忙了!”一问起马彦虎这一年来的感受,他一连说了好几个“真忙”。而这异常忙碌缘于他的工作岗位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着岗位的变化,“挑战”接踵而至。
经历事业转折点
2008年末,正是马彦虎事业的重要转折点。2008年12月,马彦虎通过公开招聘,正式进入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部成为一名“风险官”。
对于当时刚成立不久的黄河农商行而言,“风险官”是一个全新的职位,怎么能有效地防控信贷风险,又能提高审批效率,如何让贷款审批流程更加规范和科学,还不能因为过度严格的风险控制而抑制了低风险贷款的投放……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马彦虎的面前,而在此之前,他只是基层县联社的一名市场拓展部经理。
“挑战”的难度可想而知,“最开始我们连怎么批复贷款的措词都不是很清楚,然后专门找来其它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文件,制定审批流程,规范上报文本格式,经过几个月的摸索,终于让贷款审批走入规范化、标准化。
主动寻找新“挑战”
工作流程步入正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可天生“不安分”的马彦虎又在主动寻找新的“挑战”了:2009年8月份,他又接受了一份新的职位——公司业务三部总经理。
“‘风险官’的工作就像是生产线上的质检员,拿来一个产品,我来检测是不是合格,合格的就贴个标签,可以销售了,不合格的就要被打回去。但我的性格和长处还是在生产产品这个阶段,所以我就来到了公司三部,开始做前期的产品研发。”马彦虎给自己2009年所做的两份工作打了形象的比喻。
每一笔贷款在马彦虎的眼中都是一件“产品”,“是产品就要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要有创新性,还要尽量保证贷款放得出收得回,不能简单地为了放贷而放贷。”
这是马彦虎来到公司三部后所坚持的工作原则。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开始了认真地调研。
受“三鹿事件”殃及而利益严重受损的奶农最先进入了马彦虎的视线,引导大型乳业公司建立“托牛所”是他到公司三部后重点做的工作之一。
“三鹿事件对宁夏奶产业冲击很大,部分奶农已经开始宰杀、淘汰奶牛。这暴露出过去那种一家一户的饲养模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在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背景下,有必要把农户手中的资源集中起来,探索成立‘托牛所’。让奶农饲养的奶牛出户入牧场,这样既能解决农民的问题,又能集中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奶产业龙头企业也可以借此设立高新技术实验区,提高牛奶产品的利用率,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让宁夏的优质牛奶物有所值。”
马彦虎说,“‘托牛所’用高科技养殖技术,使高风险、高成本的传统散户养殖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让农商行为奶农发放的贷款收回有了保障,奶农、乳品企业、银行都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放宽眼界再拼搏
“在基层工作时,我只关注自己手头的那点事情,眼界不够宽,思考问题也比较简单,2009年到黄河银行工作后,看问题不像以前那样就事论事,会多想想国家的宏观政策,多想想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现在我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农村金融难题的解决离不开合作经济的发展,‘三农’的发展更需要财政、保险、担保、银行等全方位、多层面的支持,而我们宁夏上个月成立了农投公司,就是要从这个角度努力来解决‘三农’问题。”
马彦虎所说的这个“农投公司”就是2009年11月27日成立的“宁夏农业综合投资有限公司”。宁夏将以此为载体,建立政府对农业投资的新机制,体现政策性资金的杠杆效应,实现政府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的聚集作用,发挥各方资金的最大效益。它的经营范围包括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投融资项目担保、土地开发投资、投资管理、技能培训、咨询服务等。
“我们黄河银行已经和农投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未来双方合作的空间会非常广阔。”在农投公司前期筹备、双方合作意向书的拟定等多项工作中,马彦虎作为黄河银行一方的主要代表参与其中,能够参与这项工作,他感到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挑战,尽心尽力地做好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2009年,马彦虎从一名县级联社的部门经理,到省级农商行的一名风险官,再到信贷业务部门的总经理,不同角色的转换、几番新的挑战,12个月的忙碌、12个月努力,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