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12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当好“扁担精神”接班人


  讲述人:李玉栋

  (影响中国供销合作社60年60社服务旗舰社代表、山西省浮山县寨圪塔供销合作社主任 )

  1984年,我参加工作就到了山西省浮山县寨圪塔供销合作社。寨圪塔供销合作社和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供销合作社一样,都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著名的“扁担精神”发源地,现在社里办公室满墙的锦旗、奖状记录了它辉煌的经历。寨圪塔供销合作社那时是全县,甚至是全省的先进单位,来这里工作那是让多少人羡慕的事情。每当有新同志到这里工作时,都要接受“三件宝”的传统教育。这“三件宝”指的是——社里曾经用过的一根扁担、两只箩筐、一个曾经使用了13年的门帘和一个旧算盘,至今还保存在寨圪塔。我那时就在这“三件宝”前,听社里的领导讲述寨圪塔供销合作社的历史和取得的成绩,听完前辈的介绍,我们每个新同志都为能到寨圪塔供销合作社工作感到自豪。

  寨圪塔乡所在的山区野生植物种类众多,其中连翘、黄芩、柴胡等药材产量很高。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我和同事们在药材收获季节,每天天不亮就要到群众家抢收药材,一直要忙到很晚。深夜时,崎岖山路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准是供销合作社收购药材的三轮车回来了。药材还要进行加工处理,像青翘这类药材,收回后要马上在灶台上架上大锅烧煮,才能防止霉变易于存放。为了减少成本,增加社里收入,大家不分白天黑夜不停锅地连续加工青翘。那时寨圪塔乡还没通柏油路,全都是崎岖的山路,交通很不方便,每次收购药材下来,大家都要瘦上好几圈。虽然收购药材、加工药材是个苦差事,但让老百姓增加了收入,社里多了进项,大家都觉得值得。

  那时候,社里还向群众提供桑树种苗,鼓励大家养蚕,蚕茧成为了群众增收的新门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寨圪塔乡形成了养蚕生产习惯,但由于市场的变化,蚕丝市场不断萎缩,收购蚕茧的客户越来越少,到现在只剩下寨圪塔供销合作社一家。有些人不理解,但我明白,我是寨圪塔供销合作社的接班人,就要为群众做好服务。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