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马金生
(影响中国供销合作社60年60人开拓创新奖获得者、河南辉县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
2009年10月30日我刚从德国回来。11月2日,我立刻着手召开了每年一次的老干部座谈会。向供销合作社的老领导们汇报工作、听取意见。这些七八十岁的老领导,这么多年来一直关注着供销合作社。
这些老领导是我供销生命的真正领路人。他们身上闪烁的正直、正派,不搞小团体、以供销合作事业为重的工作精神,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我,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他们身上那种廉政的精气神,昨天管用,今天管用,明天还管用。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河南辉县供销合作社主持工作的,是理事会主任、党总支部副书记史玉堂。当时,我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有时候早上会贪睡。如果哪一天起来晚了,我所负责的卫生责任区就会被史玉堂主任帮我清扫了。这些细节对我触动很大。
史玉堂还大胆地将我这个上进青年放到占城供销合作社主任的重要职位上,让我接触供销合作社的核心业务。
我当时是全省基层社最年轻的主任,这种选拔机制,体现了史主任的魄力,也教会了我今后如何识人用人。
在占城4年多,是我事业的起点。很快,考验就来了。1994年,调令来了,催促我离开供销合作社,前往辉县最为偏远的三郊口乡任职。
面对调令,我当时拿不定主意,冒出来一个想法:离开辉县,直接去新乡工作。新乡市物资局愿意接收我,并保留副科级的行政编制。
犹豫之下,我找到史主任。“一旦去了新乡,就很难再次回归供销合作社。而去了基层,还有机会重回供销合作社,你可不要后悔。咱们不能逃避困难,而是想办法面对困难。你年轻,要看得长远点,要经受住考验,等待时机重回供销合作社。”史玉堂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正如史主任所言,2002年我从三郊口乡重回供销合作社,并带领这支再熟悉不过的团队实现了新的辉煌。
我总觉得,人呀,一开始学到了什么,一辈子也不好改变了。学好了,是件好事;学偏了,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