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12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贵州某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状研究

□ 董景奎

  贵州某县(为行文方便隐匿县名)是国家绿色农业建设示范县,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全县生产总值约占地区总值的近六成,发展好农业是实现地区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基础。 2008年底,全县共有合作组织 24个,合作组织有会员近千人,带动农户数量占全县农户数的4%。

  存在的问题

  1.对组织性质的认识还有误区

  2.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有待加强

  受访者认为合作社民主管理程度在一般偏上,较好以下,民主管理水平不高,或者是尽管实行了一人一票原则,但管理层的的发言权可能要大。

  3.合作组织资金不足,资金使用的效率有待提高

  组织资金来源主要是成员会费和入股金,但这两项资金的收费标准低,不能够满足组织在市场经济中运行的需要。贷款难度较大,金融信用部门的支持空间还很大。在资金的使用方面,由于各组织领导管理水平、正确决策的能力低,组织资金使用存在隐忧。

  4. 组织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目前该县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方式主要是服务优惠(如技术培训、提供农资种苗等)和契约连接(以稳定的价格收购农产品),大部分合作组织没有利润进而没有利润返还和按股分红。组织盈余分配不规范,会员对组织发展及收益预期低。

  5.组织绩效不容乐观

  从组织的单项能力来看,合作组织的盈利状况不理想,在会员的农资联合方面处于一般偏下水平。组织在适应市场、为农户扩大农产品销售、管理水平方面做的相对较好,但仍然需要提高;总体而言,合作组织总体绩效水平不容乐观。

  6.政府服务需要明确细化。政府职能部门在指导中无章可循,人才匮乏,效果不好;合作组织注册审核费用高、手续繁杂、一些针对一般企业的规定限制了合作组织的发展;甚至个别部门还起了不好的作用。

  对策建议

  1.明确组织的发展定位,抓住重点

  该县组织应该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重点加强农业产前合作和产后销售加工,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和市场应对能力,增强区域农业竞争力。围绕培育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来成立、健全组织。

  2.合理界定政府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政府的支持引导重点应在健全组织运行机制;加大对组织发展的辅导力度,为组织引进或培养指导管理人才;为组织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公平的环境,充分尊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自主权,真正赋予农民知情权、发言权和决策权。在应用支持政策时,要注重防范支持的负面效应,主要是组织对政府部门的过渡依赖、政府对组织运行的过度干预等。

  3.加大示范组织建设力度

  采用科学的方法遴选示范组织,在财政政策、税收优惠、人力扶持、技术指导、市场开发和组织规范化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倾斜。可以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奖励资金、合作基金等用于鼓励合作组织的发展,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组织的建设。

  4.开展组织绩效量化评估,分类指导组织建设

  要明确支持的标准、原则和具体方法等,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通过由相关方组成的第三方机构作为评估主体,制定组织绩效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各个组织开展定期评估,并以评估结果进行分类支持指导,增加组织加快自身发展的动力,提高组织效益。

  5.提高合作组织管理水平

  明确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主体地位,在对外运作中体现市场经济主体的一般性,即以增加盈利、服务社区为目的。对内坚持一人一票为主、以资金的有限附加票为辅的决策机制;建立农资购买、农产品购销优惠和以交易量为主的二次返利利益联结分配机制,明确成员与组织的利益关系。

  6.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发展模式

  该县县情决定了在当地有利于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为此,全力推行品牌战略,采用国际化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追溯制度,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龙头企业带动、政府扶持引导、科研部门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企业、政府、合作组织与农业科研部门通力,共同打造县级、地区级或省级重点合作组织。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