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近年来,山东省联社还十分重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先后开发推广了经营决策、办公自动化、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在线考试等15个管理系统。如2005年推广使用的经营决策系统是全省金融系统中涵盖业务数据和项目最多、最宽泛的决策支持系统,在全国农信系统中也是首创,实现了各项经营管理指标的精确查询和分析,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上一个营业日各项业务数据,为决策和日常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2006年建成的全省最大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涵盖了省、市、县、乡(镇)四级公文处理和邮件传输系统,省联社公文可以在3-5秒内发送到全省17市及132家县级联社,在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自主研发了信贷管理系统,实现了贷款业务电子审批, 有效规避了多头贷款及操作风险,提高了办贷效率。开发了“贷款证”业务,可直接实现柜台办理业务,实现了“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极大方便了客户办理业务。2008年推广的在线考试系统,实现了全省信用社所有员工的在线培训和考试,为加强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为充分发挥和利用新一代系统的优势,构建新运行模式下新的经营管理体系,山东省农信社立足于“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提出了“构建三大支撑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构建“现代化支付、产品创新、电子银行”三大科技支撑体系,在服务水平、创新能力、新兴业务等方面进一步实现提升和跨越,更好地支持全省城乡经济快速发展。
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支付服务体系。为有效满足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全省农信社以新一代系统上线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支付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充分发挥新一代系统整体优势。根据客户的支付服务需求,利用新系统数据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支付功能的“菜单化”定制,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支付服务需求。二是提升营业网点的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大小额支付系统、农信银系统、同城交换的营业网点数量,使现代化支付系统逐步向农村延伸,逐步提高支付服务覆盖面和结算效率。三是加快新型交易支付工具的推广。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开发电话POS、系统内POS、“银银通”等支付终端,并在连锁超市及大型批发市场等业务交易量大的场所推广普及,使广大农村客户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支付服务。
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打造快速高效的业务产品创新体系。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中高端客户逐步走入农村信用社视野,理财、信用卡、基金等新业务需求逐步增加。今后,全省农村信用社将充分发挥新一代系统的优势,在确保控制风险、注重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加大新系统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积极抢占农村中高端客户市场,实现农村信用社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业务产品创新机制。按照“与时俱进,因客户而变”的总体要求,跟踪研究农村客户的需求特点,积极发挥新系统数据资源整合优势,将客户需求及时转化成为系统功能,有效满足农村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加大新产品研发推广力度。根据全省农信社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加快外汇金宏工程、“银银通”等新产品的开发步伐,推动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促进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覆盖面广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一是加快网上银行建设步伐,在实现网上银行系统上线运行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导客户开展网上查询、转账、缴费、外汇、基金等一系列业务,使客户享受更贴身、更值得信赖的金融服务。二是积极研究呼叫中心建设。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呼叫中心建设方案,实现全省统一座席服务,方便客户通过电话办理各项业务,尽快实现电话银行系统全面升级。三是加快手机银行建设。在借鉴他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手机银行系统顺利上线,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四是建设电子银行统一品牌。整合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服务渠道,打造形成统一的服务品牌,加强电子银行产品营销,发挥电子银行业务降低经营成本、分流柜面压力、提高服务效率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全省农信社核心竞争力。
山东农信社新一代系统实施“经验谈”
一、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实用的、只有最实用的才是最佳选择。农村信用社在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法人结构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系统选型与架构设计上都必须充分考虑,先进性必须建立在贴近现实、符合实际的基础之上,切忌盲目追求先进和盲目遵从先进。
二、只有已经在金融业成功实施的系统才值得信任。新一代系统的选型和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理念上,先进的理念固然重要,但实用和适应更重要。毕竟,先进的理念与成功的实施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或许中间工程是非常痛苦、艰辛的,需要有足够的智慧。
三、站在商业银行成功应用的基础上,借鉴其先进的风险管理思想和丰富的业务管理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参考其成功的产品业务模型,是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捷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