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和谐企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物力与财力,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经营状态的综合发展的和谐。而信访工作最关键应该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随着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错综复杂的信访问题增多,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稳定工作,是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职工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多数都是由于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护,遇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们之所以来信来访,也是因为对各级党组织充满信任,寄予了厚望。因此,信访工作是反映职工群众意愿的一个晴雨表,同时也是广大职工群众寻求解决问题、表达自己意愿的重要平台以及防止矛盾激化的重要防线,对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促进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稳定工作,是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信访稳定工作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着力促进稳定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体现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当前,职工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内部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妥善地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有利于保持稳定,促进和谐。
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稳定工作,是改进经营管理任的重要手段。信访工作是实施信合民主监督的手段之一,通过来信来访,可以经常保持同职工群众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最大限度地惩治信合腐败现象,在维护信合形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检验各项工作和决策的一面镜子。实践证明,通过行之有效信访工作,收集社情民意,就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信用社经营管理中的缺点和错误,从而检验企业各项措施是否有成效、是否得民心,从而不断的调整政策,改进管理。
信访工作如此重要,那么,信用社如何才能做好信访工作呢?
首先,要抓好事前防范,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维护内部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务必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内部,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矛盾不上交、不激化。要按照“事要解决,注重预防”的原则,通过定期排查与随时排查相结合、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和信息预警机制,搞好信访情况分析,及时掌握信访信息,使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未动先知、他动我知、有动必知、了然于胸,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对排查发现的信访苗头,要主动到可能发生信访问题的基层单位或信访人处,听取对信用社工作的批评和建议,帮助解决问题,消除误解,避免激化矛盾引发信访问题。
其次,要抓好责任落实,建立齐抓共管的信访稳定工作格局。一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各级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是本单位信访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信访稳定工作负总责,一定要亲历亲为,推动解决重要信访事项;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要切实承担起分管的具体责任;其他领导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抓好分管范围内的维护稳定工作。各级信访部门要恪尽职守,真抓实管,一丝不苟地落实好维护信访稳定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形成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责任格局。二是加强与地方党政和信访部门的协调沟通,努力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一旦出现群体访、集体访、非正常上访和影响信访稳定的紧急、突发事件,能够做到上下统一,动作协调,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进行及时有效处置。
此外,要保证渠道畅通,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一是深化社务公开。对干部选拔、员工招聘、指标考核、薪酬分配、退休和内退人员待遇、临时工清退等事关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及时向员工公开,对信用评定的条件和流程、贷款额度核定的标准和程序、抵债资产处置程序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必须公开,公布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监督,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避免因社务公开不到位、政策规定不了解、处理事情不公正而诱发信访问题。二是完善信访接待日制度。各级各单位都要建立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待日的具体时间、地点、接访领导名单,方便信访人向有关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三是引导群众通过书信反映问题。转变观念,切实把信访群众引导到写信解决问题上来,减少走访行为,建立良好的信访工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