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已进入农闲时节,但是在河北藁城农村,不少农民却没有闲下来,他们走进学校,学习先进的科技和致富信息。据了解,通过2至5年的努力,他们将成为具有一定技能、可自主创业或再就业的新型农民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农民技术培训这两年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并不少见,但培训周期多则三五天,少则一两个小时,像藁城这样历时几年之久的培训实则少见。
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生活压力相对较大的农民来说,如此之长的学习周期,为何藁城的农民还愿意踊跃参与呢?
这里的缘由大致有两点,一是藁城市培训是根据每个培训点涉及乡镇的产业特色开设课程,采取集中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二是藁城市为减轻学员们的经济负担,学制两年共计给每名学员发放助学金3000元。
也就是说,这样的培训不仅能让农民学到实实在在的科技、致富本领,而且还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消除了后顾之忧。
近几年,科技下乡如火如荼,但科技如何才能真正下到乡村、下到农民的日常生产中去,不是相关部门或专家隔一年半载在农村进行一场授课就能解决的,这种单方面、硬性灌输之于农民生产水平提高,作用甚微。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不应该只是农民自己的事,而更应该作为一种社会长效责任,政府、科研机构、农民三力合一,寻找到最适合农民的学习方式,了解并排除农民技术培训的实际困难,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