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2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与午子绿茶的心灵之约

□ 韩 婷

  在写下这个题目之前,我先泡了一杯午子绿茶放在一旁,杯子周身透明,上面印有“惜缘”两个字。是呀,我要珍惜和午子绿茶的缘分,开始了我与她的心灵对话。

  忘了是什么时候,茶叶进入了我的生活,反正是我幼小之时。我曾问过父亲:你为什么要选择走上茶文化的研究道路?他说是因为老家法门寺地宫里头出土了唐朝皇家贡茶用品的器具,精妙绝伦的制作工艺给他带来了无比的震撼,从此与茶结缘。我和茶又是怎样邂逅的呢?脑海中的影像在快速的播放,像是按了后退键,从现在倒回了10岁那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见到闫伯伯,这个在日后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的茶叶企业家,让我真正接触到了绿色的茶叶,认识了“午子绿茶”初露锋芒的市场意识。

  真正对“午子绿茶”有深度的了解,那是2008年夏天在公司高新专营店实习的日子里。我很感谢闫伯伯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让我对社会和“午子绿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很感谢薛叔叔、段阿姨、余阿姨、冯阿姨还有公司全体员工对我的帮助,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快的进步,融入了社会的主流之中。实习期间,更是荣幸地参加了公司成立十周年的庆祝大会。记得我的长辈们总会说这句话:“小韩婷,我是看着你长大的……”现在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午子绿茶,我可是看着你长大的!”十年时间,我和午子绿茶彼此之间见证了对方的成长和长成。十年时间仅仅只是历史数轴上的一个点,但对于“午子绿茶”的十年,是在一天一天、一分一秒、一袋茶一袋茶里头卖过来的。十年优质的产品质量,换回了无数人对产品的美誉与夸赞,也换回了顾客对“午子绿茶”这个大品牌的信赖。在庆祝大会上,我以一个普通的午子员工的身份谈了自己的感受,在我的实习记忆中留下了美好的影像。

  实习的60天,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个性鲜活的午子人,在企业深厚的茶文化熏陶下,每个人都具有“勤、明、康、乐”的绿茶精神。我记得曾荫权在继任香港特首时说:“我要做好这份工。”一时间“我要做好这份工”成为香港各行各业的座右铭。在公司期间,午子人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什么叫做“我要做好这份工”的责任使命。专营店的工作是公司的门面,直接面对顾客。高新专营店又是公司的销售冠军和形象点。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让人十分难熬。刚去的几天,对这个工作很有几分新鲜感。但没过多久,重复的工作,枯燥的柜台岗位,让我有些倦怠。但我又看看专营店里头的姐妹们,每天也是重复的工作,但她们对工作总是充满了热情,对顾客热诚服务仍然是一丝不苟。对有些顾客的误解,甚至是狂言恶语,也都自己容忍下来了。在她们的影响下,我学会了怎样推销茶叶,怎样记帐,怎样开发票,怎样做售后服务。高新店的经理冯阿姨,是那么地泼辣能干,也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在她们的帮助下,让我顺利地完成了实习工作,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午子公司实习的两个月,我积攒了很多社会知识。在校园中,运用学到的经验,赚到了在学校的“第一桶金”。公司每周工作会议上员工的讲话,锻炼了我,并消除了我在大场面发言时的紧张感与怯场感,从而使我在学校第一节辩论大赛上夺得冠军……与午子绿茶有关的日子,每天都是在饮“午子绿茶”,这是我每天的生活习惯,不知道我的血液中是否也有茶叶的成份。我会好好地珍惜与午子绿茶的缘分。最后这句话就是:“午子绿茶与我一起共勉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到这里,桌上的午子绿茶快见底了,我该续杯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