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具有生命探测功能的井下探测救援机器人在山东省科学院研制成功,并在11月30日通过专家鉴定。
自然条件差、高瓦斯矿井多等诸多因素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而在煤矿事故的抢险救援中,往往因为事故矿井巷道情况复杂、有毒有害气体集聚等原因,次生事故极易发生。自2006年至2009年,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和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一起,围绕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和救灾方面的需要,将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到煤矿救灾领域,开展了井下探测救援机器人的研制。经过3年时间,完成了机器人样机的研究工作。
据介绍,研制成功的井下探测救援机器人将多种防爆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机器人在井下安全作业。同时,机器人采用音频探测、视频观测、红外热成像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人员生命探测方式,确认并搜救事故现场是否有生命存在。此外,机器人三自由度的机械臂末端安装了探测传感器、红外摄像头、音频设备等,可以探测温度、压力、混合气体成分及其浓度等多项环境参数。机器人采用光纤通讯技术,可实现井下长距离通讯,并进行井下环境实时视频图像传输。(安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