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畅想复合型协会

□ 薛 城

  自上世纪80年代流通体制改革后,我国茶界协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行业发展。在政府政策制定、经贸活动和文化推广中,都能看到协会忙碌的身影。中国茶产业的繁荣,离不开茶界协会的支持和辛劳。

  早期,茶界多个协会各司其职,从生产、科技、文化、内贸、外贸等某一方面,促进着产业的发展。然而,随着茶经济和茶文化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文化、生产、经贸等方面的相关性越来越强,协调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客观上要求茶界协会的职能从单一走向复合,不少茶人期盼复合型协会的出现。

  我们期盼,如果单个茶界协会能集贸易类与文化类协会为一身,茶文化与茶经济将能更紧密结合。无论是内外贸,茶的文化属性还有待进一步宣传,茶文化的经济社会价值和茶经济的社会文化价值,都有待进一步发掘。经济与文化合二为一,将促进茶叶新经济的发展。

  如果单个茶界协会能集贸易类与生产类协会为一身,将有利于促进生产与流通的衔接。从整个行业来说,茶园与市场,确实需要更密切的联系,茶园需要市场信息,而市场策划也需要知道茶园的变动。

  如果单个茶界协会能集内贸类与外贸类协会为一身,将有利于内外两个产业链条的融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单个的国内市场或国外市场已经不复存在,促进国内外商贸实务和信息的沟通、衔接,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如果单个茶界协会能集生产类与科技类协会为一身,将能促进茶叶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从茶园到茶杯的科技含量和生产率。提取物产业的茶叶原料,将不再需要进口。

  复合型协会的增长,将意味着企业“会员证”数量的减少,各种参会成本也将相应减少。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有些茶乡,已经开始出现了茶界协会联合的初步尝试。在茶乡,供销社、农业局、茶叶局、林业局、文化局、文物局、农办都涉足茶叶管理,相关的协会有经贸类、科技类、文化类和生产类,各管一块。在政府部门不可能整合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复合型的协会,可以弥补政府机构分散的缺憾,在对内、对外中实现一个声音说话,减少内耗,让协会真正成为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这个复合型的协会,可以帮助企业收集市场信息,强化行业自律,辅助不同的政府部门制定统一的产业政策,促进行业协调发展。

  其实,业内曾经酝酿过更大的实际行动,希望实现更大规模的协会整合。虽然因故搁浅,但是,让我们高兴的是,业内知名人士都注意到了复合型协会的趋势,也都有同样的期盼。

  只要我们不停止畅想,未来就有希望。一个统一的、多功能的复合型协会,应该为期不远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