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关照茶产业
今年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茶和茶产业,提出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加快实施新一轮的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推进茶叶等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也就是说,政府加大了对茶产区和茶企业在各方面的扶持力度。近几年来,我国茶叶连续9年保持快速增长,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茶叶已经成为山区重要的经济作物。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涉茶人口超过一个亿,其中有8000万是茶农。因此,发展茶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了解,全国各产区政府非常重视,加快对茶产业设备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包括对茶园的改造,有机茶园面积不断增加,通过打造茶企业品牌,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使广大茶企业、茶农的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金融危机带来产业机遇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逐渐显现的情况下,我国茶叶出现产销两旺,出口也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今年我国春茶产量为72万吨,比上年增产15%,主要茶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的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预计今年全国茶叶总产量将超过130万吨。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给全球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对茶产业来说,更应看成是一次机遇。为什么我们把这场金融危机看成是对茶产业发展的一次机遇呢?
今年春茶上市以来,国内茶叶市场在中央“扩大内需”的拉动下,产区各主要批发市场茶叶的成交一直十分活跃,茶叶平均价格比去年增长10%,出现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
但是,与产区市场相比,销区市场表现较为平静。分析原因,一是销区市场交易开始向产区市场转移。由于交通便利、信息快捷,以及市场定价机制合理,加上物流的发展,使得产区市场的优势开始逐步显示出来;二是茶叶品牌企业快速发展,对个体私营茶庄造成较大压力,这些个体私营茶庄的进货渠道主要通过销区的茶叶批发市场,他们经营比重下降,导致销区市场批发量的下降;三是销区茶叶批发市场发展过快,目前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都建有茶叶批发市场,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地,特别是广州芳村在几年间,大小茶叶批发市场迅速崛起,现在已有十多家。茶叶批发市场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也造成销区茶叶批发市场交易的分流;四是结构的调整。各茶类之间发展不平衡,乌龙茶、传统名优绿茶市场销售继续看好,茉莉花茶、紧压茶和其他茶销售比重下降。同时茶叶的档次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中高档茶比重上升,低档茶特别是低档绿茶的消费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
出口有望突破30万吨
近5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一直呈逐年稳定增长态势,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增长势头,今年出口有望突破30万吨大关。其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同时爆发了旱灾,导致茶叶欠收,但全球对茶叶的需求仍然旺盛。据海关统计,2009年1-9月,我国茶叶出口23.38万吨,出口金额约5.33亿美元,同比数量略有增长。各茶类出口中,绿茶、红茶、乌龙茶总体增长,而花茶、普洱茶继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