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1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与服务:农资行业的未来所在

□本报记者 刘学胜

  时间已经到了11月中旬,近期的行情让业内感觉稍微松口气,化肥价格出现了吨价百元的涨幅,让人感觉好像是出口较好地调节了国内库存,所以行业的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今年的调整也没有想象的那样呈现出暴风骤雨之势。但是我们要清楚的一件事情是,今年的出口基本上是在保本微利、甚至是适当亏损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企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不让企业现金流断裂,让人不免有一种悲壮之感。

  从长远看,由于我国的化肥及农药出口产品基本上都是基础性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国际竞争对手非常多,在后续创新能力缺乏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国际产能过剩的僵局。所以农资企业要想把握未来,产业创新与服务就成为必由之路。

  国际机遇只在高端产品

  随着近几年国内产能的不断扩张,农药和化肥从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化为现在的产能过剩,很多企业就将希望寄托在出口方面,希望能通过出口获得更高的收益。

  就国内的政策导向来看,尤其对化肥,我国政府一直坚持化肥是一个资源和能源产品,尤其国内农业对肥料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会长期通过关税政策限制基础肥料的出口。在今年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即使业内纷纷呼吁希望能够通过零关税政策转移国内过剩的产能,从而缓解企业压力,但是就在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明确表示“化肥零出口关税纯属传闻”。

  就化肥出口来说,中国主要出口的是尿素、二铵等基础肥料,技术含量不高,一些资源型的国家将会给中国的化肥出口带来非常大的竞争压力。中东、乌克兰等主要的化肥出口国自身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但是本国的消费量却非常小,对于他们而言,本身就主要靠出口能源和资源产品来创汇,现在对这些产品进行深加工,以化肥的形式出口可以将其销售到更远的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政府当然会采取支持的态度,所以在2008年国际化肥高价运行的时候,中国对化肥出口征收了100%的特别出口关税,而中东、乌克兰等国依然采取非常低、甚至零关税的出口政策,就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比如现在乌克兰的尿素报价只有240美元/吨,而中国的尿素在享受了诸多优惠政策之后报价依然达到了260多美元/吨。

  而且从这些农资出口国来看,他们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在不断的扩大产能,比如中东的一个300万吨的二铵项目将于2010年年底或2011年年初投产,由于其自身有磷矿石和硫磺,在项目投产之后一定会积极生产以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将大大抑制国内的二铵出口。而且由于这些基础肥料技术含量低,投资风险小,在市场行情好转的时候这些资源型的国家会纷纷扩大产能,造成基础肥料市场的严重饱和。

  然而在高端市场方面,国际上还有较大的需求,但国内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把握住。以非洲为例,随着最近几年欧洲农业收益的下降,很多欧洲人开始到非洲承包土地,搞大片的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集约化种植,为农资行业提供了一个有着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但是目前国内企业却难以参与进去。就化肥来说,由于欧洲农场主在非洲也采取的是机械化的滴灌方式,需要的是水溶性肥料,但目前国内肥料企业在这方面的技术远没有达到成熟;而对于农药,由于欧洲农场主在非洲种植的产品都定位在高端,所以对农药的残留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生产的农药很多都是国际上比较常见甚至有些是被欧盟禁止登记的农药产品。智利化学矿业有限公司中国区化肥经理张贵民告诉记者,这个市场虽然大,产品附加值高,但是目前国内企业却很难抓住,他们基本都是从欧洲直接购买肥料。

  高端产品和基础产品的主要区别在附加值方面,现在国内的农资产品经常受制于海运成本而不能销售到更远的市场,就在于这些产品是附加值较低的基础产品,所以要想真正抓住全球市场,需要通过自身的研发实现产品升级,走高端路线,进入一个缺乏竞争对手的蓝海领域。  

  国内发展在于科技创新,以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2009年的农资市场,有一个与往常不同的现象,在大众农资产品出现过剩的时候,新型农资产品却受到市场的追捧,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从政策层面上看,我国《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淘汰技术落后、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化肥结构调整原则,其中在大化肥中资源利用不合理就在于基础肥料产能严重过剩,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限制普通肥料资源不合理开发相对应的是国家鼓励发展利用率比较高的缓控释肥,从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都进行支持,缓控释肥企业因为适应了市场发展的趋势而在今年出现了较好的销售形势。

  从环境层面上看,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和减少作物的有害物质残留,各地政府纷纷加强对农药化肥的控制,迫使企业不得不改进产品技术来提高利用率。从云南滇池流域的禁止销售农药、化肥的“双禁”到浙江临安市藻溪镇九里村的减控农药和化肥使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粮食丰收的科技示范项目的“双控”等,都给化肥和生产企业敲响了警钟,要么通过技术实现对环境的无公害,要么退出这个市场。对于肥料来说,利用率低就会造成污染,但是我们发现,目前过剩最为严重的都是容易造成污染的大众产品,比如磷肥就是颗粒的普钙、二铵等,利用率高的水溶性肥料却在市场上非常少见;农药则更是如此,先是草甘膦一哄而上,现在毒死蜱也因为市场过剩而出现整个行业的疲软,但是在诸多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方面,见到的更多是外国品牌,这些产品依然享受着高利润的市场,暴露出国内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严重不足,更多的是在做低水平重复建设。

  从市场需求看,农民开始重视作物品质的提升,在减少低端产品需求的同时在加大对高端肥料的需求。也许很多大型农资生产企业对叶面肥、微生物肥等一些具有农药性质的小肥料不屑一顾,但是这些肥料却凭借其独特的功能在冲击着化肥和农药市场。这些新型产品有一个特点就是能较好地提高作物品质,而且能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减少农药的喷施次数,甚至有的还可以通过调节作物生长来降低产品的农药残留。目前我国蔬菜和水果出口最容易遭到进口国贸易壁垒的原因就是农药残留比较高,而通过这些新型产品的施用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自然会得到农民的认可。因此,对于农资生产企业来说,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帮助用户实现作物品质的提升就成了努力的方向。  

  综合服务商将成农资企业新目标

  农资企业不能只是想着怎么将产品推销给农民,更要考虑如何通过自己的产品让农民获得更好的收益,因此农资企业最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综合服务的提供商,加工只是企业的最基本业务,服务将成为农资产业的关键阵地。

  对于农民来说,能够通过一个农资企业提供的包含测土配方施肥套餐服务而实现对农资产品的需求是最为经济、也最安全的一种途径。在这个方面,诸多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成功的参考经验,这些国家的农资企业在经过整合之后,都只留下了几个大型的农资商,这些农资商有较完备的农资产品生产能力,他们为农户提供细致的服务,然后还积极参与农产品的收购和加工,成为一个在农村全面参与的综合型企业,对于他们来说,农资产品的供应只是服务的开始。

  在我国,离这样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不过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比如鲁西化工在山东推广配肥车服务,由于其自身有较完备的化肥产品,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测土之后现场配肥,帮助农民降低投入成本。而且在我国,综合型的生产商正在快速成长,云天化、湖北宜化、鲁西化工等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生产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将自己变为一个综合型的服务商。农资企业的主要利润源还是靠销售农资产品,这就很容易造成农民和农资企业的对立。

  因此,对于行业的整合,不能只是盯着扩大产能和产品种类,而是要积极开拓对农民的服务内容,如果能在后期参与到农技服务和农产品的收购方面,帮助农民获得收益,就能将自己变成农民的合作伙伴,也扩大了利润源,在农民致富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