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1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柳新“铁娘子”
□ 本报记者 陆 璐

  江苏省徐州市供销合作社“突出贡献奖”,市、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个人,江苏省“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这些称号和奖项的获得者——铜山县供销合作社主任付玉娥回忆起在供销合作社的几十载岁月,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泪,这泪水里有艰辛、有委屈、有喜悦、有幸福……

  1978年,付玉娥从县水泥厂调到了柳新供销合作社,先任工会主席,后任党支部书记,她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入,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93年,当领导要求付玉娥全面主持柳新供销合作社工作时,付玉娥犹豫了,一来自己身体不是很好,二来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压力非常大。付玉娥思前想后,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经过了半个小时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份工作,主任、书记“一肩挑”!

  “那碗鸡蛋汤真好喝”

  当时,柳新供销合作社是铜山县的一个基层大社,有职工260多人,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基本各半,工资和养老金都要从供销合作社的经营利润中支出。同时,供销合作社还背负着总计三四百万元的贷款、社员股金和职工的风险抵押金。人员负担重,经营效益差,月月还得支付银行的贷款利息,寅吃卯粮,供销合作社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付玉娥认定,安贫乐道、墨守成规,永远走不出劣势循环的困境,于是鼓励支持各个门市部多手段、多途径走出去,一步到位自行组织货源。

  走出去,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付玉娥亲历亲为带头去南方进货。付玉娥说,那时候去浙江进货,大都是凌晨两三点钟出发,每辆车两个司机,轮流驾驶,歇人不歇车,当天下午必定赶到目的地。下车后大家就直奔批发市场看货、问价,第二天上午选货、装车,下午返回或拐到另一个地方进货,日夜兼程,三天一个来回。冬天天冷,付玉娥为了帮身边两个小姑娘御寒,解开军大衣,把她们搂在怀里,她笑着说,就像老母鸡孵蛋似的。要说吃饭,只讲吃饱,不求吃好,每人每餐也就花几毛钱。有一次实在饿得不行,付玉娥就想带着大家喝碗鸡蛋汤,一问价钱吓了她一跳,一碗鸡蛋汤要2块钱,最后三个人买了一碗汤,一人一口轮流喝,“那碗鸡蛋汤喝起来真香啊”。“出来进货我们不得已才住店,哪里便宜住哪里,有时就睡在车上过夜,那时候,大家都是把钱直接带在身上,为了防止被偷,一般都缝在内衣里。有几次遇到下雨,大家争着去守护已经装了货的汽车,一夜不敢合眼。回来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蓬头垢面,神头鬼脸,禁不住开怀大笑。”付玉娥至今依然怀念那段岁月。

  付玉娥说,那年头,大家这样疲于奔命,可都不觉叫苦反而自得其乐。因为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得到了回报,经济效益一个劲儿地攀升。

  供销社的资产我们不卖

  改革开放之初,基层供销合作社受到了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和猛烈冲击,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有的单位经营萎缩,举步维艰,加上历史长期遗留下来的债务包袱和人员过剩的负担,生存岌岌可危。卖房产、卖地产、卖其它固定资产,这种现象在包括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内的不少行业盛行,被认为是“盘活”和“改制”的必然。

  在强大的思想压力下,付玉娥召开党支部和领导班子会议,在会上毫不隐讳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她说:“社有资产是国家的资产、集体的资产,是几代职工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我不能当‘败家子’!我在农村的院墙上曾经看到过一幅标语:‘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是提醒农民要珍惜土地,守住土地,保障今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供销合作社要生存,总得有一块立身之地;要发展,总得有一个施展手脚的平台。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凡事都在人为,我就不信柳新供销社除了变卖家当之外再没有别的出路……”付玉娥的这番言论获得了大家的共鸣,也形成了大家的共识,决议就是两个字:不卖!

  “付姨,明年咱们上哪儿?”

  正是坚定的决心和不怕苦的精神,付玉娥带领着柳新供销合作社走出了困境,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的新路子。供销合作社效益好了,职工生活也好了,职工们甚至每年还能抽空出去参观旅游长长见识。

  付玉娥说几年前,单位组织职工出去旅游,因为参加的职工比较多,队伍浩浩荡荡,引起了其他游客的注意,便问:“你们是哪里的?”答:“江苏徐州的。”又问:“什么工作单位?”回答:“铜山县柳新镇供销合作社。”问话的人诧异了:“你们那里的乡镇还有供销社?还能集体出来旅游?这钱谁拿?”职工说:“当然是我们供销社自己拿了。”问话的人听后非常感慨:“嗨!我们还以为供销合作社的‘庙’早没有了,‘和尚’也早散了……。”柳新镇供销合作社职工一脸的兴奋和自豪。末了问付玉娥:“付姨,明年咱们上哪去?”

  不用扬鞭自奋蹄

  2006年,付玉娥不幸查出患有癌症,但她没有告诉单位的任何人,坚持把当年所有的工作都做完。这年,付玉娥把年底聚会提前了,她满脸的泪水饱含着对这份事业和面前员工的不舍:“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在这里给大家拜年了!”当知道付玉娥的病情后,大家再也忍不住了,涌上来拥抱着他们的主任,一起痛哭。

  第二天,付玉娥便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在301医院做了两次大手术。医生嘱付她出院后卧床休养,不能劳累,不能生气。但是两次手术后都是休养不到一个月她就上班了。付玉娥说那不是“思想觉悟”的问题,而是因为在家躺着也是电话不断。“当时,刀口还没有长好,胳膊不能抬只能弯着,别人问起来我就说胃疼。”这两年,看到付玉娥的人都说,没想到病后她的精神状态还这么好!而付玉娥说,其实她自己心里知道,她是在和生命赛跑。凡经手还没有完成的事,她都要争取尽快地做完、做好,希望离岗前的工作能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付玉娥说,有两句古诗恰能表达她现在的心态:“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除署名外,本版图片和文字均由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 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