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1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策略

□ 刘聚堂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和逐步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农信社开展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活动,但由于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仍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加大农信社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笔者想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应当在经营策略上进行创新。要牢固树立“面向市场、了解市场、服务市场、开拓市场”的金融创新策略,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提升市场份额。首先要转变经营作风,深入乡村、厂矿,了解农户的真实需求,根据农村经济多元化的实际情况,开拓新的贷款业务品种,使贷款品种多样化,以适应广大农民、乡镇企业等各类客户的不同需求;第二,要立足服务“三农”,加强对农业、农民、农村及涉农经济实体的研究,将农村市场的客户逐一细化,针对不同客户开发出不同的金融产品,明确创新产品所适应的范围;第三,农信社要把创新的立足点放在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上,使所创新的产品容易复制,便于管理。

  应积极推进农信社的中间业务创新。农信社应积极拓展和创新中间业务,要重点开办代理类中间业务,除原有的代付工资、代收水费、电费外,应积极开办代理保险、基金等业务;拓展票据贴现、银行汇票、银行卡和试办代理公正、资产评估、验资证明、企业信用等级评审等业务;在较富裕地区开展代客理财和投资性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业务。农信社机构网点遍布各乡镇,这是农信社相对其他银行的优势,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个人金融产品,实现在一个营业网点为客户提供存、贷、汇兑、咨询、理财等“一条龙”式服务。另外,要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农业保险市场,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应大力培养人才,以适应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和创新的需要。当前,农信社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要想能更好地适应竞争和创新的需要,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战略的科学性,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现人才强社。一方面,农信社要重点搞好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好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机制。农信社要积极引进文化素质高和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加强其现代金融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农信社要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全方位推进人才的优化组合。同时建立完善的、能够调动所有人积极性的薪酬、奖励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创新能力。

  应在加大产品创新的同时,还应强化全员的风险意识。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农信社要正视在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风险,既不能因为风险而畏手畏脚、放缓创新步伐乃至抵制创新,也不能只顾创新,而忽略风险的存在。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产品创新对农信社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将其不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可借鉴的做法有如下几点:一是通过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自身的人缘地缘和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群众的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二是规范操作,落实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排查和监控制度。成立专门的产品创新机构,集中相关人员和技术,在加快产品创新的同时加大对风险监测、防范与处置;三是实行风险管理控制。建立风险预警预报与应急应变机制,及时反馈可能影响银行正常经营的各类事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应变步骤与措施,并在控制制度足以影响效益提高或稳定时,及时改革控制制度及相关指标;四是加大与政府管理部门和其他监管部门的交流与协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信社金融产品创新的外部环境。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