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野联社结合县域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瞄准市场定位,把信贷产品创新作为改进支农服务的着力点,打造出“兴业保”、“连心锁”、“金水道”等“八大信贷品牌”,作为农信社扩大市场份额、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综合实力的新举措,实现了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围绕特色产业 创建信贷品牌
棉纺、蔬菜和畜牧是新野县的“三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棉纺产业快速膨胀,全县限额以上民营企业148家,其中棉纺织企业107家,纱锭总数突破120万锭,织机6000台。棉纺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和依赖较大,但又面临着融资担保难的突出问题。为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该县农信联社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组建由县财政出资、中小企业发展局牵头、会员企业参加的社团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借助这一平台,有效开展信贷产品创新业务。
截至目前,该中心的会员企业已由2004年的49家增至104家,农信社为会员企业累计发放贷款9.5亿元,贷款余额为2.4亿元,担保基金达到3100万元,发展股金350万元,吸收存款3000多万元。通过该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使该县棉纺行业凸现集群优势,产业链条加长,吸纳下岗人员及社会剩余劳动力1万余人。2008年,新野县中小棉纺企业实现产值21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18%,实现利税2.1亿元,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功运作模式的启发,该社在创新信贷产品方面不断探索,已整合出“兴业保”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担保贷款、“连心锁”农民担保协会贷款、“惠民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金钥匙”仓储质押贷款、“雁回归”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粮满仓”收购粮棉油贷款、“金水道”船民贷款、“光明路”下岗再就业贷款等“八大信贷品牌”,不仅覆盖了服务“三农”的全部信贷业务,也彰显出了新野联社鲜明的信贷服务宗旨和企业文化特色。
强化宣传营销 推介信贷产品
新产品的推出,必须要强化宣传引导和市场推介,为了使社会各界认可信用社的创新产品,全县信用社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攻势。一是利用公众媒体宣传。该社制作了《飞翔信合》电视记录片,并利用电视滚动字幕,不断地推介农信社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同时开辟信合网站、信合之声广播,收集、整理、发布相关的信息。二是深入农村集镇宣传。新野县联社组织了文艺演出队,把农信社的各项业务品种编成喜闻乐见的精彩文艺节目,在全县乡镇巡回演出,让农民在娱乐中了解农信社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印发宣传品宣传。该社把形象化、个性化图案印制到宣传单、扑克牌、手提袋、取钱袋、汽车贴膜上,发送到辖区城乡居民及广大客户手中。四是以会代训,加强内部宣传。无论大会、小会,总要把该社创新的信贷品种、适用对象、发放程序等相关内容作出通报,并要求各基层社结合辖内实际情况,发动全员,依靠集体的智慧,自主创新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强大的宣传推介,达到了家喻户晓、近人皆知的效果,真正架起了农信社服务“三农”的金色桥梁。
扩大品牌效应 狠抓贷款营销
提升品牌效应和示范带动、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是信贷产品创新的根本目的,为此新野县联社在全辖设立了“阳光信贷”服务大厅,实现与客户“零距离”接触,拉近了农信社与广大客户之间的距离,及时、方便、有效地支持了客户贷款,同时又提高了贷款品牌的市场竞争力。2008年9月以来,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棉纺织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新野县联社先后两次提高授信额度,有效地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诚德贸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私营企业,2009年4月,因业务扩张急需流动资金,上港农信社得知这一消息后,深入调研,及时为其办理了“金钥匙”仓储质押贷款176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河南曙光水运公司是该县在长江航运中的一支劲旅,仅08年就上缴财政2200万元,该公司因计划扩大规模而急需融资,但由于船只的流动性太大,其它金融机构不愿放贷,而该联则派贷审委全体成员远赴该公司驻武汉办事处实地调研论证,通过现场查阅资料、员工谈话等方式考察了该公司的章程、财务制度、营运能力、利税情况和每一艘船的制造成本、生产工序及市场发展前景,当即为船民们量身定做了“金水道”船民贷款,该类贷款实行船只反担保抵押和发展基金担保“双保险”模式,仅用了5天时间就为35户船民办理了3130万元贷款,使曙光公司的营运能力由原来的20万吨达到40万吨,年纯收入将增加1000万元,财政创收可达4000万元,农信社也因此增加收入近300万元,实现了政府满意、企业盈利、船民致富、信用社增收的多赢局面。
细化品牌管理 提升服务内涵
在实际工作中该社牢固树立了“面向市场、了解市场、服务市场、开拓市场”的金融创新策略,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提升市场份额,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和完善,对已投入运用的产品,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资金需求,着重从信贷品牌的优越性、灵活性、便民性和特色性等层面进行了细化升级,对每个信贷品种分别建立和完善了从产品的定义、服务对象、借款用途、利率、期限、发放程序、贷款额度、风险防控等九个方面的贷款业务操作管理规程,达到精细化、标准化、系统化,形成清晰的责任追究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实行品牌信贷政策公开、制度公开、程序公开、操作公开、阳光服务、接受监督,提高了信贷业务的透明度,为农民和中小企业提供及时、周到、优良和便捷的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称赞。同时,被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吸纳为会员,并交纳一定比例的入会基金。贷款额度:县联社贷审委与担保中心根据会员企业的固定资产、入会基金额和企业的经营效益等情况,一年评定一次,进行综合授信。风险防控:会员企业将机器设备、房产反担保给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担保中心为会员企业流资贷款提供担保。其它的产品也分别按照上述九个要素进行细化升级。如,“雁回归”返乡农民创业贷款,按照“返乡创业、一方致富、金融扶持、共赢发展”的设计理念,期限一年以内,最高授信额可达1000万元;“金水道”船民贷款,按照“异地扶持、量身定做、风险联控、互惠互利”的设计理念,期限二年,最高授信额度达200万元,通过对信贷品牌的细化升级,完善了服务功能,规范了操作行为,进一步提升了信用社的社会形象,方便了各阶层的金融需求。
完善保障机制 防范创新风险
有创新就会有风险,新野联社在金融产品创新上,时刻不忘防范风险,切实把风险防控制度和措施植入创新产品的操作流程,确保金融产品创新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如,“兴业保”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会员企业贷款风险的防控,主要是把会员企业的固定资产反担保给县担保中心,同时,县财政、会员企业共同出资建立担保基金,两者共同提供担保。自2004年以来,已成功地收回金龙色织等6家破产企业的100多万元贷款,信用社信贷资金没有受到任何损失。“金钥匙”仓储质押贷款实行“一门双锁”的方式来解决风险问题,即,企业将质押物所在仓库的一把锁交受理信用社的经办人员保管,另一把锁由企业管理,信用社经办人员每月对质押物实地检查不少于六次,确保账实相符,并对检查情况进行记录。针对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风险较高的问题,该社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贷款+保险”的“安贷宝”业务,该业务是专门为防范借款人意外伤害事故可能形成贷款风险而设计的,“安贷宝”具有“小投入、大保障”的特点,每1万元贷款每月只需2.5元保费,合同约定保险受益人为农信社。目前,已办理该项业务1.2万笔、2.7亿元,成功理赔贷款6笔,金额33万元。
据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该社“八大信贷品牌”贷款余额达到7.2亿元。其中,“兴业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会员企业贷款2.4亿元、“惠民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1亿元、“金钥匙”仓储质押贷款余额3800万元、“雁回归”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5400万元、“粮满仓”粮棉油收购贷款7600万元。“八大信贷品牌”的推广,为该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了支农服务功能,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了发展后劲,加快了业务发展。
截至2009年6月底,全县农信社各项存款达28.52亿元,较上年末净增5.0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各项贷款余额达23.92亿元,较上年末净增5.82亿元,存、贷款增量和市场份额均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不良贷款占比下降13.9个百分点,超出年度计划的2.29个百分点;实现经营利润2521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主要经营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