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邮政储蓄银行迅速崛起,并利用其强大的网络优势逐步进入农村市场,给农信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2007年,村镇银行横空出世,更是对农信社的理念、文化、经营机制、业务发展等造成了全面的冲击;真可谓:“前有‘狼’后有‘虎’”。农信社“一社独大”的市场地位出现动摇。 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农信社要意识到竞争时代的来临,增强自己的危机感。在还未组建村镇银行的地区,农信社可以先行出手,牵头组建村镇银行直面竞争。
先人一步 赢得先机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和背景下,对于准备不足的农信社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竞争的帷幕已拉开,迟缓就会被动,犹豫就要挨打。我们与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优质客户被对手一点一点蚕食,多年精心营造的优势一点一点丧失,不如主动应变,打破过去那种“舍我其谁”的思维定势,积极寻求合作,充分利用自身在农村的客户资源优势、机构网点优势、品牌资源优势和市场资源优势,借助村镇银行门槛低、资金来源多元化、治理结构灵活多样以及股权层次新颖等特点,在其他金融机构未涉足的村镇牵头组建村镇银行,先声夺人,赢得先机。
优势明显 前景可期
总体而言,由农信社牵头组建村镇银行具有制度优势、后发优势和政策优势,前景可期。主要在于:一是产权较明晰,治理较完善。由农信社牵头组建村镇银行为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产权清晰,股东的权利义务清楚,股东质量总体上明显高于农信社现行的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相对较为完善和有效。二是具有“银行”的金字招牌。作为完全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业务种类齐全,相对于农信社现行制度具有制度优越性。三是商业化经营目标明确。村镇银行虽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和服务不充分而生,但其市场化、商业化、可持续的目标明确,不存在须承担政策性业务的负担,是真正“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四是具有政策扶持优势。作为银监会寄予希望的新生事物,即使其成立初期出现种种问题如发展的政策和环境障碍,银监会也会尽其职责予以解决。五是不仅可以利用农信社现有优势,而且可以复制现代金融企业的部分制度、管理、科技等优势。六是相比农信社,村镇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没有旧意识的束缚可以轻装上阵,并且它集中了银行、企业、自然人三方优势,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
利弊共存 利大于弊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事物的发展有利必有弊,农信社牵头组建村镇银行也不例外。
农信社牵头组建村镇银行的有利方面:其一,在其他金融机构未涉足的村镇由农信社牵头组建村镇银行,可以抢先一步占领农村市场,有利于农信社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有利于扩大农信社的影响力;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农信社在农村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二,农信社牵头组建村镇银行,这无疑为艰难发展的农村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农信社也可借村镇银行的东风,拓宽业务领域,加快自身产品创新和服务开拓步伐;其三,具有制度优势、机制优势,轻装上阵的村镇银行,犹如一面镜子、一座标杆,可以让农信社更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痼疾,如产权不清晰、治理不完善、业务受限制、历史包袱重等等,从而增强农信社加快改革的紧迫感,坚定走市场化、商业化、可持续的现代金融企业之路的方向;其四,农信社牵头组建村镇银行,有利于探索自身走向现代金融企业之路,包括如何形成合适的产权结构、有效的公司治理、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成功的商业模式。
农信社牵头组建村镇银行的不利方面表现为:第一,有可能直接造成农信社客户、人才的流失。村镇银行作为新进入者,吸纳部分本地优秀人才、挖掘农信社的部分优质客户,将对农信社留住优质客户和优秀人才产生现实的压力。第二,由于村镇银行和农信社使命、定位、业务和客户对象几乎完全重合。对农信社形成全面冲击,长期影响不可忽视。第三,如果其他银行牵头组建村镇银行对农信社将会是致命的打击。
时不我待,在其他金融机构未涉足乡镇银行之前,农信社可以先行一步,牵头组建村镇银行,将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具体来讲,在参与组建村镇银行方式方法上可以尝试以下几种:一是根据资源整合情况,将直接符合条件的分支机构翻牌为村镇银行,这种模式可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全资子公司形式出现。二是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我们投资营业场所、出部分人员、入资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三是吸收信用社员工、农民、法人入股,由信用社控股组建村镇银行。
在即将到来的农村金融市场大变革中,挑战和机遇并存,压力和动力同在。而作为政策新宠儿的村镇银行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农信社牵头组建村镇银行,可以说势在必行,也不失为迎接挑战,直面竞争,抢抓机遇,占居先机,巩固优势,营造胜势的上上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