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0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知世如梦无如求 无所求心普空寂
——与依空法师饮茶
□ 张 菁

  缘起

  半年前,笔者代表大渡网采访到台湾佛光山的依空法师,当是时,依空法师作为世界佛教论坛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之一,以洒脱的禅风,端庄的气质,智慧的答语折服了众多媒体与观众。半年后,依空法师带领南华大学雅乐团再访大陆,笔者有幸与法师一起饮茶听琴。这次古琴清茶雅集中,依空法师为大家做了平实又恳挚的开释。谨将法师开释的一些片断收录于此,与众读者一同分享。

  说因缘

  我们都知道,佛陀因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菩提树下所悟也不过一个缘字。各位不论是学显教还是密教,佛教还是道教,都脱离不了一个缘字。那么跟我们息息相关的有哪些缘呢?首先是跟父母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是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并且是脱离不了的;其次是夫妻之间的姻缘关系,中国的五伦就是从夫妻开始的,再由夫妻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家族,所谓的九等亲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第三个是地缘关系,比方说星云大师回到他离开多年的常住栖霞山,回忆起他小的时候,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这就是土亲,是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所以缘字很美妙!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个缘字呢?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要感谢因缘。对于因缘要心存感恩,例如:我们要感谢大自然,大自然供给我们氧气,我们才能呼吸;大自然供给我们水源,我们才不至于困于干渴……有大自然的恩惠,才成就了我们生存的条件。因此我们要感恩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我们要感恩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给了我们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我们要感谢社会上士农工商的所有人类,因为他们提供给我们生活所需: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乃至家具、交通工具等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身体,让我们能够正常的生活,并且有了闻法的机会。我们要感恩我们的师长,是他们教导我们知识、礼仪、道德。我们还要感恩佛陀,因为他教给我们真理,帮助我们解脱痛苦,脱离轮回,是他救起了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不止要感恩以上这些顺境,还要感恩逆境。因为逆境能够增强我们的生活能力,让我们更坚强,更好的成长。它也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就如四季的更替:有春风、有夏雨、有秋霜、有冬雪。这样的人生才是健康的人生,成功的人生。

  第二,要远离恶缘。我们不要认为自己是个很有能耐的人,认为我们经得起诱惑,经得起考验,事实不一定是这样。比如2003年的非典,我们不要以为自己身体好,抵抗力强,可以毫无顾忌地来往于非典病毒的感染区。不要冒这个险,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要防微杜渐,远离恶缘。我们都知道动物有保护色,它的保护色是用来远离被人发现的恶缘。其实我们出家人的僧服也有保护色。比方说一次我去买面包,当我停在一个面包区,准备选的时候,服务员就跑来告诉我:“法师,这个面包你不能吃,里面有肉松。”这就是她通过我的衣服而知道我的身份,然后就提醒我远离恶缘,为我省去了不必要麻烦。还有,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是让我们远离恶缘。世俗上的杀、盗、淫、妄、酒好像能得到一时的快乐,可这种快乐是不真实的,是苦的因。就好象涂在刀锋上的蜜,虽然很甜,可吃了就会有割舌之患,所以有智慧的人就会选择要舌头不要甜头,就会选择远离恶缘。佛制五戒的目的即在于此。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让我们远离恶缘。

  第三,要扭转逆缘。事情要能转,才有发展的空间。就连大自然也在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地球本身也在自转,所以才会有一年四季,白天日夜。我们身上的细胞也在转,科学家研究说人体的组织细胞每七年就会更换一次,七年是一个周期,七年就转一圈。所以转很好!如果不能转,人一生下来什么样就永远是什么样,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所以要转变因缘。不过要转的有智慧。佛经上有一个故事:有个父亲让小孩子去买油,等了半个小时也没回来。于是父亲就去找,结果他儿子在一座桥上跟另一个小孩瞪眼。两个小孩都要过桥,但谁也不肯让步,所以就僵在桥的两边瞪眼。父亲走过来后就对儿子说:“儿子,你回去,父亲我来跟他瞪。”这就是不会转。这个时候要以退为进,其中一个退步,两个人很快就能过桥了。现在社会上的汽车等交通工具相遇也是一个道理,乃至于待人、接物、处事等也要以退为进。在对待逆境的时候,也可以用智慧来转化,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逆境可以转,转不好的为好的:转贪心为喜舍、转嗔恨为慈悲、转愚痴为智慧、转迷惑为觉悟、转忧郁为欢喜、转狭小为宽大、转执著为放下。转执著为放下很重要,我们有很多东西放不下,比方说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脸色,一句话会让我们痛苦好几天,这样没有必要,不要把烦恼带到明天,在今天就要把它放下。不然整天背着烦恼生活会很辛苦!所以要转,转逆缘为善缘。哪怕是一句好话、一个微笑,都可以跟别人結个善缘。

  第四,要不变随缘。我们看水,把水放在杯子里,它是杯子的形状;放在桶里,它是桶的形状;放在瓶子里,它是瓶子的形状。虽然形状变了,可它的本质不改变。金子也是一样,把它打成戒指、耳环、手链等饰品,虽然形状不同,但它的本质没有变。变得叫做随缘,不变的本质叫做不变。我们做人也是一样,作为佛弟子,我们的善心不可以变,我们的慈悲不可以变,我们的正气不可以变。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比如我们吃饭可以饱,吃面可以饱,吃米粉也可以饱,我们不挑食,就叫随缘;可一个人如果拿肉给我们吃,这个时候就要不变,不能吃,吃了就叫随便了。

  第五,要创造因缘。因缘不是等来的,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比如你想帮助别人,不是坐在那儿等着别人来找你帮忙,而是要自己去找机会助人。这样才跟别人结个善缘。

  对于因缘,我还想说四个字——随愿随缘。这四个字等于中国的“尽人事,听天命”。如佛陀得知琉璃王子要灭他的祖国后,三次在烈日下坐在路中央劝阻,这叫随愿;但最后阿訇没有组织悲剧的上演,佛陀并没有因此去找琉璃王子报仇,反而以佛法开导他,这叫随缘。现在世间的一个男孩子喜欢一个女孩子,每天送花给她,接她上下班,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这叫随愿,但这个女孩子仍然不愿嫁给他,这时就要随缘。不能强迫她,更不能伤害她。这样就是随愿随缘。

  将茶禅落实于当下

  喝茶的时候,有位居士提到最近睡眠不太好,虽然平时也总打坐、行禅,可是遇到白天工作忙了,晚上往往就很难入睡。即便晚上没有工作也拖到很晚才睡,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很久也睡不着,入睡后很容易醒。睡眠质量很差,时间久了总是觉得浑身没力气,白天总是困。依空法师讲了一个公案给我们听:有源律师去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大珠慧海禅师答道:“用功。”有源问:“如何用功呢?”慧海禅师说:“饿了我就吃饭,困了就睡觉。”有源说:“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吗,那岂不是人人都在跟法师做同样的修行?”慧海禅师说:“不同。”有源问:“有什么不同?”慧海答:“一般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有源律师遂缄口不语。

  现代人的生活其实是很辛苦,忙忙碌碌。吃饭的时候也不光是为了品尝饮食,有的人请人吃饭要帮小孩上学,有的人请领导吃饭,要升官发财。所以这个吃饭已经失去它本来的功能,变成我们需索的一种手段。赵州老和尚八十岁时,只剩一颗牙齿。人家问:老人如何吃饭?他说:粒粒咬着。拿咱们刚才吃饭来说,有几个人吃到了米的香味?有谁咬到一粒米?那么睡觉也是一样,在这种都市的快节奏、生活压力和人际关系下,人很没有安全感,没有根,反而有很多欲望、很多烦恼,很多求不得苦,你心里有这么多放不下,你怎么能顺利的睡着呢?所以我们要过佛化的生活,要修行,这个修行不是口头上的。不是我在这里听琴,在这里喝茶,就是修行了,而是要在听琴、喝茶中用功,再将这个功夫打成一片,绵绵密密,粒粒咬着,念念清明。

  我们在听古琴,从琴声中可以得到“定”将你的妄想、仇恨、索求暂时停下来,到这个琴声中去暂时地休息一下,停泊一下。你这颗很忙碌、很疲倦的心也可以清净下来,像是拨云见日那样,把层层的乌云拨开,就可以见到你本来的面目。平时我们的思维总是被很多偏见和世俗的经验所包围,在喝茶和听琴的时候,让心安静下来,熄灭烦恼,止息止息,由止而定,心能够安定了,才可以“饿来吃饭,困来眠”,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想睡的时候就可以睡。一个人的修行怎么样,骗不了别人,更骗不了自己。当你迷惑的时候,你就去看“做主的是哪一个”?睡不着的时候,做主的是谁?要发火时,主宰你的又是谁?若能截断中流,随处作主,方不昧这些坐禅功夫。

  但吃一碗“佛光茶”

  茶会的最后,茶道老师泡了十几年的白牡丹供养依空法师。法师喝着茶,感慨着:“我们佛光山也有茶,叫‘佛光茶’——没有这么好。可是很多施主从很远的地方千里迢迢来到我们佛光山,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就只这一碗‘佛光茶’而已……”老师说:“就此一碗,喝不尽。”座中诸人一齐合掌,谢这一碗此岸彼岸相通的“佛光茶”……

  

  :《饥来吃饭困来眠》公案: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大珠慧海)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饿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律师遂缄其口。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