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0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农作物烹制营养健康套餐
——访中国化工学会肥料专业委员会委员陈绍荣
□ 本报记者 周战衡

  10月12日,山东济宁的水稻喜获丰收,而吃上营养套餐的水稻,长势旺盛,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亩增产率高达36.12%。在吃上套餐的水稻田边,记者专门采访了这位首次提出营养套餐施肥概念,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化工学会肥料专业委员会委员、烟台众德集团新型肥料研发中心技术总监陈绍荣教授。

  记者陈教授,您能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营养套餐肥”?它与我们常说的测土配方施肥是不是一回事? 

  陈绍荣:我们这里所说的营养套餐施肥比传统的测土配方施肥要 高一个台阶,它已经走出了简单的测土施肥的误区,它以施肥为主要的调控手段,通过优化营养成分配置、肥料形态、补给时期、施用方法等措施实现作物养分需求与养分供应同步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同步。 

  营养套餐施肥技术的核心理念就是各种养分资源的科学配置及高效综合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科研人员不仅仅要研究土壤的养分丰缺和作物的营养需求,更重要的是探讨在充分挖掘自然养分资源潜力的基础上,以有机养分和化肥养分的科学投入为基本手段,实行土壤培肥与土壤保护、养分循环利用与作物高产优质的有机结合,使生产、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

  

  记者:您提出营养套餐施肥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意义何在?

  陈绍荣:农业生产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生态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单一的农业技术很难实现高产优质、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只能是各种生产要素综合作用和最佳组合的结果。施肥技术创新,同样要考虑技术的前瞻性,更要注重实用性以及与其它先进管理技术的相容互补性,提倡多学科、多技术的集成运用,实现多部门、多渠道的联合作战,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我们在设计农作物测土配方营养套餐施肥技术的时候,坚持了技术集成的原则,既考虑作物的营养投入,更关注多种先进农艺措施的相互配合,诸如优质高产良种的选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和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等等,都在统筹运作之列。

  应该说,营养套餐施肥技术,是一个崭新的科学施肥体系。它能够有效的克服现有的单一肥料产品的技术缺陷,使肥料利用率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使投入的化肥对农产品、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有利于实现“优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五大战略目标,全面进入生产与生态并重的施肥阶段。

  

  记者:营养套餐施肥技术既然是各种养分资源的科学配置及高效综合作用,那么它又具备哪些特点呢?

  陈绍荣:首先在施肥过程中农用化学品的投入,不是通常意义的大、中、微量营养元素简单组合,而是在统筹考虑影响农作物产品的数量、质量、安全(包括控制农产品的污染、土壤环境的污染)等综合因素,要求以最优的配置方式和最少的数量投入,达到单位面积有最高的产出,并且符合绿色产品、良性生态的标准要求。

  其次在最小养分率、因子综合作用律等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有关作物营养科学的最新技术成果,融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测试、营养套餐配方、农用化学品加工、示范推广服务、效果校验评估为一体,组装技物结合连锁配送、技术到位的测土配方营养套餐系列化服务平台,逐步实现测土配方营养套餐技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努力建设以政府为领导、以科研为基础、以推广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以农民为对象的新的科学施肥体系。

  

  记者:2009年,中国科学院与众德集团联合研发的多功能长效复混肥,而我们这次主要是针对济宁地区水稻进行研究示范。您能详细介绍一下这种肥料和水稻营养套餐种植技术吗?

  陈绍荣:多功能长效肥实际上是一种新型BB肥,但是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它突破了国内外常用的传统可控缓释技术框框,一改过去主要应用非亲水性物理阻挡材料包膜或应用低水溶性有机无机材料或应用生化抑制剂等手段控制(限制)肥料产品中有效养分(主要又是氮养分)的溶出释放,创造出一种“膜反应与团絮结构”的崭新缓释理论。

  这种理论实现了控缓释技术的纵向创新,主要包括延迟溶解、扩散控制、溶出控制三个要素:通过选用大颗粒尿素、磷铵和粉状钾肥造粒,来实现延迟溶解;通过包膜物质的水溶涨形成的大分子团絮结构来增强对溶出养分的吸附作用;通过调节包膜厚度和改性包膜材料来控制养分的水溶出,并且通过涂层工艺及钾肥造粒工艺在其中添加了硼、钼、锌、铜、锰、铁等多种微量营养元素。而且,这些微量元素都是螯合态的,生理活性很高,作物能够有效吸收利用。

  水稻的营养需求,在大量营养元素方面,以钾肥和氮肥为主,磷肥需求比较少。在水稻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中,硅也占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在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之后,针对山东稻区也制定了一套符合当地情况的营养套餐施肥方案:春季施肥期亩施(N-P-K为20-9-16+硅)即水稻含硅多功能长效肥50公斤;秧苗移栽前1-2天叶面追施一次腐植酸叶面肥(稀释500倍)+比玛斯(稀释2000倍);分蘖期叶面喷施一次腐植酸叶面肥(稀释500倍)+比玛斯(稀释2000倍)拔节期:叶面追施一次高钾型大量元素叶面肥稀释500倍。

  由于在营养套餐中充分满足了水稻对硅肥营养的需要,因而极大促进了细胞壁的硅质化,茎叶表面细胞的外侧细胞壁中纤维素微团孔隙被硅胶充满为硅—纤维膜,与角质层形成角质—硅质双层结构,使茎秆变粗,伸长节间缩短,茎叶硬度增加,茎秆抗折力大大增强。通过对植株某些性状的跟踪测量我们发现,营养套餐施肥技术对水稻前中期营养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集中表现在有效分蘖的增加和根系的良好发育上,从而奠定了水稻高产优质的坚实的基础。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