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
大浪淘沙,成立农资公司
说起禾丰农资公司成立的经历,王文胜感慨颇多:“在那个大浪淘沙的年代,这是个被逼出来的公司。”公司成立之前,王文胜和家中其他四位成员都是泗县农资公司的职工。然而,1998年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开始,很多农资公司都解散或重组,泗县农资公司也不例外,加上原本公司就经营不善、存在一些管理漏洞,泗县农资公司直接宣布解散,王文胜和他的家人全部下岗,这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让他一家都被笼罩在乌云中。王文胜也备受打击,很长时间都缓不过劲来。
如果不是这次打击,王文胜也一直会抱着农资公司的铁饭碗,绝对不会想到要自己出来单干。但痛定思痛,究竟是接着做农资,还是改行去做其他事情,王文胜考虑了很久最终。他决定还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发展。1999年,他带领原泗县农资公司的几个下岗职工,用5万元启动资金注册了禾丰农资有限公司,开始了他新的农资人生。
第二步
稳扎稳打,拓展经营产业链
虽然禾丰农资公司现在的主营业务是化肥,但一开始王文胜并没有把经营范围完全覆盖,而是从农药开始起步。据王文胜介绍,他一开始没有直接销售化肥,一方面是考虑到5万元的启动资金并不充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复合肥市场鱼龙混杂、品种繁多,而作为老农资人的责任心也让他一定要为农民选择好肥料。所以他决定先对市场进行考察,再选择质量过硬、价格公道而又有市场前景的肥料。
因此,直到2003年,禾丰农资公司才开始经营化肥业务。功夫不负有心人,禾丰农资公司最终选择了国内两个著名的优势品牌,肥料不仅质量好,而且科技含量高,非常适合当地农民使用,极大地增加了公司的影响力和占有率,公司的销售形势也一片大好。
王文胜说:“作为一个农资公司,仅仅靠代理别人的产品而没有自己的品牌,在未来的区域市场里将举步维艰。”在成功运作其他生产厂家品牌的同时,禾丰农资公司也着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005年王文胜注册成立安徽美澳复合肥有限公司,开始生产自己的复混肥产品。随后又投资350万元收购了泗县金禾复合肥厂,从而打开了公司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步
扬长避短,做差异化产品
为什么禾丰农资公司在短短的时间里,能够如此快速发展呢?“因为我们一直都努力做到扬长避短,追求差异化经营。”王文胜总结说,不论是产品还是营销模式,他们都追求标新立异,找出和同行之间的差别,让自己轻松脱颖而出。
目前生产复合肥的生产厂家非常多,竞争激烈。而禾丰农资公司在复合肥生产方面却才刚刚起步,和一些业内知名企业的产品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对此,王文胜也有一套应对策略,他对自己的优劣势把握得非常准确:“从生产上来说,我们和大的复合肥厂家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不管是从技术、设备优势,还是从成本上,都没法比。但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是土生土长的泗县人,我在泗县做了将近二十年的农资,我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对需求的把握,甚至从人情销售上,任何一个大企业都无法和我比拟,这正是我最大的优势。”
综合考虑下,王文胜决定对症下药,结合当地实际,生产出适合在当地使用的肥料。经过多方的调研,他针对当地主要经济作物,开发出花生专用肥、红薯专用肥、玉米专用肥、小麦专用肥等多种专用型肥料,最终打开差异化市场。
第四步
与时俱进,服务农民至上
经营农资这么多年,王文胜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与时俱进,把握住市场的脉搏。他说:“要像对待情人一样来看待市场,时刻掌握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这样才能了解市场,作出正确的应对。”用王文胜的话来说,就是他和员工们每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泡”在市场里,经常下去拜访客户,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是和市场接触的最佳方式。
和市场的密切联系,还让王文胜总结出市场新的特点:“过去经营农资都只管产品销售,但现在的农民也不再是过去那种传统农民,新型农民更迫切希望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新产品、新技术。这就要求厂家必须要给农民提供好的服务。”针对农民的需求和市场变化,禾丰农资开展了一系列农化服务。包括专家讲座、农化人员上门服务、科技明白纸、种示范田等等,还把在田间地头给农民解疑答惑的过程录制成光盘,发放给农民。多种形式的服务不仅增强了农民素质,拉近和农民距离的同时,也提高品牌知名度。
王文胜常谦虚地表示自己并不是十分有野心,总是满足于小富即安。话虽如此,但因为他具有着这样踏实、勤奋以及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可以预见,他的差异化农资路一定会越走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