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9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台北到北京:“经典”起航
——访台湾青年艺术家叶叙杰
□ 本报特约记者 杨 帆

  叶叙杰先生作品——文财神。
  台湾青年艺术家叶叙杰。

  台湾艺术家叶叙杰先生制作的戏偶贯穿了水墨、雕刻和服饰艺术,人物造型也是我们所熟悉的京剧人物造型,这也是他从台北来到北京做大陆市场的原因,他对自己在大陆的市场很有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未来,全方位地整合中国经典艺术资源,从北京打开大陆市场,这是他的梦想,如今他正朝着这个梦想迈进。刚刚在星光天地举办完展览的叶先生在他北京的家里堆满了戏偶,在这些穿越历史的戏偶面前,叶叙杰接受了本报特约记者的采访。

  记者:我看到您塑造的产品比如关公、孙悟空等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东西,您的产品塑造的人物主要都是历史人物吗?

  叶:我塑造的人物造型基本上与当代没有关系,我的产品都是以传统的人物造型为主,我从小就是看着《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这些经典小说长大的,对于里面的人物也都非常着迷,这些也是我们两岸三地耳熟能详的故事,彼此都能从穿越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到共同的认知,产生历史的撞击和延续感,而这些历史小说里的人物都是我塑造的产品的元素,到目前为止我也只做中国传统人物这一块。

  记者您看起来很年轻,您是从什么时候对这个戏偶产生兴趣的?

  叶:我本身是学艺术出身的,西洋画、国画、雕刻我都学过,对戏偶感兴趣一方面是由于家传的原因,我们家就是从事戏偶艺术的,我现在还保留着一张我三岁时拿着布袋戏偶的照片。另一方面我觉得戏偶是能够成为中华多元艺术的载体,比如人物的造型,人偶面部的工笔画,刺绣艺术在内的服饰文化,并用雕塑的语言“化”入灵魂,完成历史与文化对接的体验。我的戏偶中融合了台湾艺术的细腻和京剧人物的张力,到北京来还更多地增加了京剧的元素,这对我来说也比较简单。

  从艺术学院毕业后,曾经一度非常着迷油画。有一天,我重新拿起我父母做的戏偶放在手里端详,那神韵、色彩以及兵器丰富而传神,我自己对艺术的转折也从这个我自小就非常熟悉的戏偶身上找到了答案。因为熟悉有时候反而忽略了,我开始重新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里,毅然开始了对中华文化符号的追求,我开始在那种浓艳和亮丽炫目的色彩中得到释放。

  中国的文化容纳性很强,从古代到现代都能容纳进来。比如我作品里的神鬼系列,呈现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层面,还有佛教禅宗系列,更多的是体现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元素。正是中国这种非常大的包容性在里面起了作用,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那种穿越历史的厚度。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你想到来北京做这个产品呢?

  叶:我们这个产品在台湾最开始是用来表演布袋木偶戏,台湾的布袋木偶戏本来就是从京剧演变而来的,所以它非常适合在北京做展示和销售。

  布袋木偶戏在清朝末叶从福建闽南一带传入台湾后,由于没有出现断裂,经过长期的孕育与衍化,人才辈出,不仅成为精致的地方民俗文化,也成为台湾最具本土文化色彩的代表。传统的掌中戏除了维妙维肖的表演艺术见长外,戏台、木偶、服饰、头盔,甚至木偶所使用的兵器或道具,在台湾都是广受民众喜爱收藏的精致艺术品。来到北京,我们把布袋木偶单提出来,重新推向大陆。

  记者:北京和台北的供求市场有什么不同?

  叶:我来北京有三年了,确切地说是到这边定居三年了,我其实2000年就来过北京,现在是往返在北京和台北之间,我们的制作工厂还在台北。

  台湾那边的市场因为没有断裂过所以比较成熟、平稳和平均,各种类型的人物定购的都有,做收藏的也比较多。大陆这边目前市场的因素多一些,还倾向于迎财纳福系列,《三国演义》《西游记》里人物也是这边比较喜欢的,前不久国家大剧院订制了一批。我现在在礼品市场这一块投放的精力多一些,我是期望以礼品市场带动收藏。现在政府机关、外事单位预订的也比较多,我一共开发了400多种人物造型,适合在大陆这边的大概有40多种人物。

  记者:制作一尊戏偶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叶:一尊戏偶的产生,不单只有偶头,还包含了服饰、盔帽、手脚、兵器等多项制作,这其中包括了刺绣、中国结饰、安金、粉线、折纸、雕刻、彩绘等各项传统技艺。因为戏偶由头到脚皆需手工制作,并且是分工再集合而成,生产过程相当费神耗时,完成一尊戏偶的偶头至少需2-3个月,一件精细的龙袍或戏甲,从刺绣到缝制完成也需20-30个工作日,所以一般偶头都是我制作完成以后,盔帽和服饰就是我根据人物造型设计完后交给我的工厂去制作。

  记者:您塑造的人物主要有哪几大造型?

  叶:生、旦、净、丑、神、怪等六大行。丑、神、怪人物的塑造更具创造力,甘草人物造型夸张,以诙谐的动作让人捧腹大笑,塑造他们的时候也常常给我人生的启示。神怪戏偶是最富挑战的,头顶金箍或者动物变形的角色,千奇百怪,这些龇牙咧嘴、生毛带角的怪,亦正亦邪,是六类中最能自由发挥的想像人物,也是最自由开放的,只要是想像所及的都是它的创作范围。不过丑怪这类人物在大陆这边做的还比较少,仅限于一些爱好者和收藏界,还不太适合礼品市场类。

  记者我看到您塑造的产品的尺寸好像都比较统一,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吗?

  叶:是的,我们的产品的尺寸高度大概都45cm左右,加上包装盒大概56cm,这个尺寸是我的产品的常规尺寸,比较利于携带。配套的包装盒也是我自己设计的,人物的造型设计、偶头的设计都是我来完成,服装经我设计之后交给我在台北的工厂,我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宣传、包装也都是由我来完成。

  记者对于将来,你是怎么定位的?

  叶:我的目标是希望我的产品从北京出发,进而辐射到整个大陆地区。

  目前和老舍茶馆的合作也是希望借助老舍的这个平台,努力让它成为老舍茶馆本身的一个工艺品,进而进入到北京的礼品市场,再辐射到整个大陆地区。老舍茶馆本身具有的融汇力也能够让这些戏偶得到很好地呈现。现在北京宣武区的一些政府机构、房地产公司都有我们固定的客户。而且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很多人都把我的戏偶看作是代表北京本土文化的礼品,这也让我看到了我的努力和未来。

  将来我们还希望推出一种以普通人物为原形的古代人物造型,打个比方,比如把你塑造成穆桂英,脸部形象是你的形象,但是动作、神态、服饰、人物造型一看就是穆桂英,是你的那个穆桂英,目前这一块我们刚刚开始做,而且我发现市场潜力还是不错的。

  记者谢谢叶先生,很高兴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

  

  链接:

  布袋木偶是布袋戏的人物造型,布袋戏是中国南方传统木偶戏的一种,系由傀儡戏演变而来,其兴起于明代,至清代始成为戏偶中的重要戏种,因其表演时以手控制动态,将偶戏之身段及造型之美尽现于掌中,故又称“掌中戏”。

  台湾的掌中戏,在清朝末叶,从泉州、漳州、潮州等地传入,由于组织灵活、表演技术高妙,普及甚速,几乎无地不有此戏,所以,不仅成为精致的地方民俗文化,也成为台湾最具本土文化色彩的代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