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9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与祖国共同成长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更另

  刘更另

  1952年我毕业于武汉大学,1959年获前苏联季米里亚节夫农学院副博士学位。60年代首次解决了水稻“坐秋”问题,揭示了磷肥防治“坐秋”的机理。70年代首次研究出钾肥提高绿肥田稻谷产量,创造性地提出“晚稻超早稻”的战略措施和技术。80年代首次研究出硫酸锌防治水稻“僵苗”,揭示了亚砷酸根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90年代创造出“水平浅沟、沟坑相连、分散蓄水”的工程措施,解决了红壤地区旱坡地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从1975年起,先后在全国主要农业区布置一系列土壤肥料长期定位实验;1994年,我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一名从业近60年的农业科研人员,我的成长与祖国同步。从解放初解决人口温饱问题的难题出发,到如今粮食连年稳定增产,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说化肥功不可没。中国从一个进口化肥大国到世界生产和消费大国,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可以说与中国国力日益强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今祖国60年华诞,我们祝福祖国更加富强。在中国当前化肥工业发展急需调整的时刻,更要从自身做起,怀着对农业高度责任感,关注中国化肥行业的良性发展,尤其是关注有机肥料的发展、积极参与发展有机肥料,在化肥生产过程中,在为农服务过程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技术含量、加强科技创新,推进肥料这一粮食的“粮食”产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以更好地服务“三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