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9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磷肥工业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林 乐

  林乐

  1955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磷肥厂,先后参加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年产40万吨磷肥(普钙)装置,第一个年产3万吨磷酸二铵示范车间。1974年,调到化工部化肥司磷肥硫酸处,1993年进入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直到2004年退休。

  整整五十年,我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磷肥工业成为了我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磷肥工业从无到有,我为中国磷肥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

  在这五十年中,我最难忘的事就是结合我国磷矿资源和经济条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四川银山磷肥厂与成都科技大学,用杂质较高的金河磷矿,采用“料浆法”工艺,在年产2千吨的装置上试验生产磷酸一铵。

  我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创新的思路,倾力组织全国有关的工厂、设计、科研、设备、材料、标准等各方面的力量,解决了许多工程方面和长周期运转的技术经济问题,终于将这一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单系列规模发展到年产20万吨。后来,四川大学和青岛东方又联合开发了“料浆法”磷酸二铵工艺。2008年,全国用“料浆法”生产磷酸一铵的产量已达到802万吨(实物量),占全国磷铵产量的一半。

  山东红日集团把一铵、硫酸钾和三元复合肥三个生产过程合而为一,开发了硫基氮磷钾复合肥新工艺,这完全是我国自己独创的技术,2008年的实物产量已达861万吨。

  回顾我国磷肥工业发展历程中,排除非议,敢于创新,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留下了我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