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9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进口到出口 民族磷肥工业崛起
□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 武希彦

  磷肥工业真正进入飞速发展期是从2000年开始,在此之前,我国磷肥一直都是大量依赖进口,尤其以美国二铵和俄罗斯复合肥为主。1999年,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的盛华仁亲自带队就磷肥工业的改革与发展、重点磷肥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研,并向国务院提交《关于我国磷肥工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提出要对磷肥产业进行扶持,获得朱镕基总理的重要批示并表示原则同意。2000年,国家对磷肥工业采取了“以产顶进”的扶持政策,自此我国磷肥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磷肥产量不断飙升。

  2000年,我国磷肥产量(折纯P2O5)仅为663.44万吨,每年还需要从国外进口400—500万吨。到2005年,我国磷肥产量就达到1124.93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磷肥自给率就已经达到99.8%。2007年我国磷肥产量达到1351.38万吨,进口量为45.86万吨,而出口量则达到254.8万吨,一举扭转了依赖国外进口磷肥的局面,成为磷肥净出口国。

  60年来,磷肥工业不仅从产量上实现自给,在技术和设备水平上也有显著突破。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里,我们花费很大代价从国外引进生产设备,不仅设备昂贵,而且由于和国内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协调,致使装置闲置严重,造成极大浪费。经过近年来磷肥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装置基本实现了国产化,技术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投资仅相当于过去进口设备的1/3,真正实现磷肥工业设备技术水平的自主化创新。

  回顾历史,磷肥工业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发展历程。下一步,磷肥工业将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了资源优化配置,加强行业内资源重组,抑制过剩产能和重复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让区域布局更趋合理,为中国农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