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受益”为主题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在湖南省各地农村陆续展开,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自今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通知》后,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响应,广大植保工作者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与、民办公助”的原则,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中来。
植保人员一方面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给予政策支撑,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并对农作物的病虫情监测、配药、防治和管理,通过服务和劳动获取效益。另一方面引导农民与专业化服务主体签订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合同”,农民将配药及打药“全部托管”给专业化服务主体,然后根据种植面积支付相应费用。
据今年各地早、晚稻两季“专业化防治”的实践,农民和专业化防治主体均实现了“双赢”,特别是农民将水稻病虫防治的配药及打药“全部托管”给专业化服务主体,全年每亩只需支付100-150元。如果因病虫造成了损失,专业化服务主体还依照合同进行相应的赔偿。
目前,各地进行专业化防治的服务主体主要有农资公司、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乡镇农技部门、植保能人及种植大户等。如长沙市宁乡县回龙镇今年水稻种植面积3万亩,其中就有1万亩以镇农技站为服务主体签订合同进行“专业化防治”;益阳市资阳区“益农肥业有限公司”今年实行“专业化防治”的水稻达6000多亩。
另外,益阳市沅江市、赫山区,常德市鼎城区、汉寿县等地的“专业化组织”发展很快,“专业化防治”也有较大规模。
各地经验表明: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不仅能优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促进高效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大大降低用药成本,提高病虫防治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年轻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大力推进植保服务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进程。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杜绝使用假冒、伪劣、剧毒农药,从根本上做到科学用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绿色植保”,确保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