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兴化市供销合作社与宝应县教育局签署了协议,供销社所属新合作常客隆百惠超市有限公司要在宝应县中小学校内建办15家校园超市,与此同时,该社与高邮、姜堰等毗邻县市的超市进校园计划也在洽谈之中。
据笔者了解,去年5月28日兴化市第一家校园超市——兴化中学常客隆百惠超市就已开业,到目前为止,兴化市社已经在本市建办校园超市直营店68家,覆盖率达70%。到今年年底,他们计划实现全市92所学校全覆盖。
其实,兴化市社并不是开启“超市进校园”之门的第一人。据笔者查询,常熟市政府此前也出台了文件,明确从2009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全市所有开办校内商店的中小学全面推行“超市进校园”。而山东省滕州市早在2007年就发布了《滕州市教育局、滕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启动“供销超市进校园”工程的意见》。
各地相继出台文件推进“超市进校园”并不是偶然的,它缘于长期以来,中小学校内设的小卖部进货渠道混乱、商品质量没有保证、价格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地方为“超市进校园”设定了比较高的门槛,如经营主体须具备连锁经营的资质和经验,所有实施“超市进校园”的连锁经营网点,须属于该经营主体的直营网点;具备在该市各校园连锁经营网点商品统一配送条件,经营主体原则上应在本市建立供配货中心(物流中心);经营主体最近三年内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等等。也正因为有了这个门槛,才使得“超市进校园”能够真正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有效确保了食品“入口”安全,同时减轻了学生经济负担。
“超市进校园”带来的效应不仅限于此。在一些地方,连锁超市进入远离市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和大学之后,还有效地解决了教职工吃菜难的问题。有的超市还与学校结成了校企共建“对子”:超市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场所,学校的相关专业为超市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近日,《石家庄日报》报道说,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正式加盟天元连锁超市,率先在全省高职院校开办“引店入校”全真教学实体,旨在快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服务实体,主要是连锁经营管理和物流管理专业全真的实践教学场所,按天元超市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通过经营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和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超市得实惠,学校得成果,这是互利互惠的“双赢”。
各地“超市进校园”的举动告诉我们,“供销超市”不仅要扎根农村,为“三农”服务,还要抓住商机,积极开拓城市市场,兼顾两个市场的城乡一体化经营才最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