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9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型焰火燃放安全技术规程》本月实施
烟花爆竹安全会有何改善?

□ 本报记者 李彩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烟花给全世界留下了永恒的美好回忆,而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时的烟花演出,人们无比期待。但是,烟花爆竹固然能在天际绽放美丽风采,但是从生产、销售、流通和燃放环节,都存在危险,一旦有闪失,就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而本月开始实施的《大型焰火燃放安全技术规程》能给焰火燃放带来多少安全保障呢?

  新标准本月实施

  《大型焰火燃放安全技术规程》是强制性国家标准,于9月1日开始实施。此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为公安部治安管理局,规定了大型焰火燃放的等级划分及要求、燃放要求、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估等内容,适用于我国的大型焰火燃放作业。

  据记者了解,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重新划分了焰火燃放规模等级,按燃放礼花弹及组合烟花的规格和数量,将大型焰火燃放划分为Ⅰ、Ⅱ、Ⅲ、Ⅳ、Ⅴ五级,舍弃了过去行业标准的A、B、C三个等级。因为把礼花弹划归为第四等级,也就意味着,只要燃放一个礼花弹就已经属于大型焰火燃放,燃放前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燃放时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专业燃放人员操作。从这一方面讲,新标准对礼花弹的燃放审批要求严格了,一个礼花弹就得公安部门审批。而礼花弹正是引发央视大火的罪魁祸首。

  新标准操作性更强

  熊猫烟花董事长赵伟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原来的分级标准,门槛较高,多数单位都没有主办资格;新的分级标准更为细化,可操作性很强。”

  新分级标准以是否燃放礼花弹为分界线,前四个级别按礼花弹的数量分级;第Ⅴ级为只要燃放组合烟花不少于5000发,均可向公安部门报批。也就是说,“焰火活动只要以组合烟花为主,没燃放礼花弹,都可以按照第五级提出申请”。

  此外,《规程》首次对舞台烟花作出了规定,如果燃放地点非全封闭场地,同时满足非手工点火、着火点周围没有易燃物等条件,文艺活动也可申请燃放烟花。

  从这一层面来讲,这对于大型焰火的燃放放低了门槛,就是在春节等准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时段,单位可举办焰火晚会,当然前提条件为“通过公安部门批准,由具有资质的单位燃放”。

  燃放资质有明确要求

  在安全资质方面,技术规程要求承担大型焰火燃放作业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大型焰火燃放资质。燃放作业单位的现场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承担燃放作业的有药安装、装填、点火、检测等作业人员应具有燃放作业证。此外,Ⅰ级焰火燃放应有一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Ⅱ级焰火燃放应有一名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Ⅲ、Ⅳ、Ⅴ级焰火燃放应有一名初级以上(含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专业技术人员应是烟花爆竹燃放相关专业人员。同时,焰火燃放应设现场专职安全员和专职保管员。

  旧标准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近年来,我国因焰火和烟花爆竹燃放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2005年颁布实施的《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技术规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它由各行业协会制定,作为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据记者了解,《大型焰火燃放安全技术规程》已经于今年2月28日在湖南浏阳正式确定,目的就是为预防燃放事故的发生提供安全屏障。7月份,国家安监总局就曾下发《关于认真做好高温雷雨季节至国庆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地将在国庆期间举办焰火燃放庆祝活动。要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积极配合或会同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切实做好烟花爆竹运输和燃放的安全监管等工作。

  而新标准在国庆之前实施,就是为了保障焰火燃放安全。但是,新标准是一剂特效药吗?如果是各个企业单位都能按照规定,提前申请,而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能严格审批,燃放单位能安全燃放,那大型焰火燃放事故必然会减少。怕的就是有的企业单位自恃财力、权力,而不把审批、监管放在眼里;怕的就是一些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公安部门不作为;怕的就是燃放单位不以安全为第一,减少环节,酿成惨剧。链接:

  8月23日下午14时10分、28分和44分,湖南浏阳市和平花炮厂、旭浴花炮厂、梁驰花炮厂因雷击相继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所幸无人员伤亡。

  8月26日,吉林延边国际贸易大厦有限责任公司擅自燃放烟花爆竹,被延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处以500元的罚款。当晚,该公司企划部部长郝鑫代表延边国贸向广大市民道歉。

  8月25日,黑龙江哈尔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成功端掉一个非法储存烟花爆竹窝点,收缴烟花爆竹1750余件,价值约98000元。货主已被行政拘留。

  (图标详见报纸。图表制作:李彩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