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到2009,张竹走过了他摸索解决BB肥发展瓶颈问题的漫漫长路。
10年里,他成立了秦皇岛三农现代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并将这个公司从默默无闻的小厂发展成为和国内众多大型肥料生产企业有密切合作关系的BB肥设备行业领军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其在国际上独创的单袋配肥技术解决了目前掺混肥生产中的含量波动问题,大幅度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给三农公司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更值得一提的是,三农公司在今年肥料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逆势而上,营业额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三农公司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他们技术创新有哪些特色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秦皇岛三农现代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竹。
创新配肥方式突破BB肥桎梏
“技术创新是三农最大的特色,我的优势是既懂技术,也懂理论编程,还在化肥厂当过厂长”,多年在肥料行业摸爬滚打的实战经验让张竹对行业十分了解。他认为,BB肥生产并不是简单的将肥料掺混,它必须满足四点要求,即配料精度高、搅拌均匀、计量准确以及使用成本低。而制约BB肥行业发展最大瓶颈就是肥料分层,南方地区则多出现吸潮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BB肥分层都是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才形成的,但张竹认为并非如此,他们曾经做过实验,将一袋肥料平放运输,一袋袋码整齐、压严实,在运输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分层,即便是分层也大多是由于搬运过程中,肥料袋直立以及不可避免地被摇晃而造成的,但从技术角度来说,这种分层影响并不大,只要使用时再稍加搅拌就可以。实际上更为严重的分层现象还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因为生产过程中的分层可能会导致同一批肥料中,一袋肥料的某种元素含量高,另一袋肥料中该元素含量偏低,每袋肥料元素的含量都不一样,这样不仅达不到配肥的目的,严重时甚至会因元素含量不均匀而导致施用时出现肥害。
如何才能解决生产过程中肥料分层情况呢?这也是一直困扰行业的难题。从1999年开始,张竹便致力于研究BB肥设备的技术创新。根据他的研究,肥料在生产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分层与生产工艺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国内BB肥生产主推的两大工艺:大配料大混肥和连续配料连续混肥,都属于一次性大量配肥,中间经过多次提升和输送,在肥料的上升或下落过程中,由于物料比重和颗粒度的不同从而非常容易出现分层。而且后一种配肥方式更是属于动态配料,在原料输送过程中进行称量,配肥精准度也不高。
2004年,经过张竹团队多年来一次次的实验,一项项参数的精密分析,一种新型的配肥方式——单袋配料混肥技术终于实验成功。这种新型工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实现了配料、混料、包装于一体,从而避免了原料与混合料的反复提升,解决了因物料比重和颗粒度的不同而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造成分层的难题。此外,还由于设备的结构紧凑性加强,使得从配料到包装,物料运行时间大大缩短,从大规模配肥所需要的3-5分钟缩短为15秒,而且生产过程全程密封,这样避免了物料和空气接触,一举解决了BB肥的吸潮问题。
正是由于创新了这样一种新工艺,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生产能耗,使得每吨耗电量从过去的1.5度降为0.5度;而且由于结构简化,减少生产过程中肥料输送,从而降低了配方肥在生产过程中的含量损耗,比采用其他设备损耗要少0.5个含量;同时设备体积也缩小,减少了设备和厂房的投入,进而节省了生产成本,为BB肥行业发展和市场开发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移植海尔模式让三农做到完美
“举个例子来说,在群雄纷争的电器行业,技术透明度已经非常高,为什么海尔可以稳居行业老大的位置?”电器行业如此,农机亦然,技术创新解决了肥料分层和吸潮的难题,但同时张竹也认识到,单纯依靠技术创新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已经非常困难,因为任何一项技术创新一旦推向市场,很快就会有其他厂家来复制。
“这就需要有过硬的质量和个性化的完美服务”,在三农机械厂生产装备车间的黑板上,贴了每家企业的订单,生产进度和交货日期。中海油、云天化、山东鲁西、浙农,四川九禾等业内知名企业均是三农的客户。张竹坦率地说:“论规模,我们算不上最大的;论价格,我们反而要比别人高上很多。但是这些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三农,这也证明了三农的实力,质量过硬的产品总能获得市场认可。”
2006年,三农和另外一家BB肥设备生产企业竞争一家国内大型化肥生产企业,该企业虽然对三农的产品很满意,但由于三农的报价是35万,而竞争对手的报价是20万,最终该生产企业选择了20万的设备。但是在一年多后,该生产企业的采购人员找到张竹,表示购买的那套设备效果并不佳,希望他们能够帮助改进设备。虽然改造的不是三农机械生产出的产品,但他们也尽心尽力地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并在改造的过程中,让该生产企业了解到三农公司的技术和工艺,最终该公司也成为三农机械的忠实客户。这件事不仅让张竹更加有信心,也让张竹更认识到质量是产品的生命。
“我们不能够保证生产出的产品完全不出问题,但我们能够保证让客户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做好完善的服务保障工作,让客户认为选择三农就是选择放心。”张竹认为,不保证不代表对产品没信心,因为机器难免会出现一些症状,而三农的原则是,即便有99.9%的把握也不打100%的保票,承诺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这也是三农诚信的体现。
“海尔的企业文化中有一条就是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三农在生产销售设备之前,会和客户充分沟通交流,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来更新技术,确保产品设计在使用及功能上满足客户需求,并且聘用多位长期从事土壤配肥工作的资深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客户要求选用原材料,现场免费指导安装调试并培训客户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产品卖出去后,公司还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不定期回访客户,了解产品的使用情况。并做到一旦出现问题,24小时内,技术保障人员必须出现在维修现场。现在,三农又积极地引入视频远程操控技术,未来通过远程装置,在秦皇岛就可以全程了解到远隔千里的新疆、海南等地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准确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小型配肥装置促产业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更致力于发展小型配肥设备”。这是张竹在认真分析市场和国家政策之后,对未来BB肥设备发展方向所作出的准确定位。
小型BB肥配肥设备装置结构更加紧凑、总价相对较低,但是这样的设备能符合市场的需要吗?“当然可以”,张竹胸有成竹,事实上,BB肥产业并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目前比较大的生产企业也不多,如果仅仅将目光放在大型生产或流通企业上,市场很快就会饱和。但随着国家测土配方项目的全面发展,将BB肥配肥生产和测土配方项目结合起来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市场突破口。未来BB肥生产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大型生产厂家,小规模的BB肥混配将成为必然,张竹认为:“未来很有可能出现,几个乡镇就有一套配肥设备。小型配方肥生产设备将越来越符合实际的需要。”正因如此,三农公司也积极和国家测土配方项目相结合来开创市场,早在2007年,就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测土配方施肥中心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联手打造“测配供”一体化新模式,为进入基层市场打下基础。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以及农村土地大规模流转,以及BB肥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将会有更多的农民接受BB肥产品,也必将有更多的经销商和生产厂家投入到这一领域,带来肥料行业的一次新革命。因此,对于BB肥设备生产企业来说,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对于三农机械来说,正因为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以及卓越的远见,打造BB肥设备行业的“海尔”,将成为他们矢志不渝的企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