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8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农保:撑起农民养老的“保护伞”

□ 张晓远

  近日,一张普通的农民养老金领取凭证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一位名叫余亚英的农民每月领取3元养老金。这对于随便吃一顿饭就要花数十块钱的多数城里人来说,显得难以理解。实际上,在我国广大农村,绝大多数农民都面临着养老艰难的困境。

  不过,今年由国务院提出的“新农保”政策为亿万农民养老之路带来了曙光。

  长期以来,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农业经营收入,但农业收入随着农产品价格、产业结构、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起伏不定。虽然近几年农民非农收入有所增加,但在城乡二元结构现状下,农民人均收入远达不到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农村老人无法像城市老人那样“颐养天年”。近年来,随着大批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农村老龄化趋势加快,无人照料的老人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农村养老问题迫切需要政府统筹解决。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起,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区)试点新的农民社会养老计划,预计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农保”在筹资上将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在制度上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参加“新农保”的农民,只要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均可领取基本养老金。

  这项政策不仅是农保制度的一项里程碑,也是中国农村亘古未有的大变革,对农民的意义非比寻常。从此以后,退休农民可以像城里老人一样拿到养老保险金,个人储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由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这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另一种体现。

  当然,在新农保的推行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诸多挑战。但国家和政府对农民生活保障的深切关心已经迈出了重要关键的一步,我们相信,在国家“新农保”“保护伞”的支持下,我国农民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