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张源的《茶录》对绿茶的用水与冲泡有着明确细致的描述:
“蔡君谟汤用嫩而不用老。盖因古人制茶,造则必碾……今时制茶,不假罗磨,全具元体,此汤需纯熟,元神使发也。故曰汤需五沸,茶奏三奇。
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荡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茶重则味苦香沉,水胜则色清气寡……稍似茶水冲和,然后分酾布饮。酾不宜早,饮不宜迟。早则茶神未发,迟则妙馥先消。
投茶有序,毋使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这段文章主要讲了泡茶的水温、投茶量和投茶方式,对我们泡茶有着很强的借鉴作用。首先是水温,明显的高于我们现在冲泡绿茶的常用温度;其次投茶量要适中,量大了苦涩味重而香气反而弱,量小了滋味淡薄;再次提出随四季交替,投茶方式也要不同。
为了了解上投、中投和下投法冲泡的茶叶口感差别,我们特意以梅家坞龙井为例,以三种投茶方式同时冲泡。
用具:玻璃杯。
投茶量:2.5克。
水:纯净水。
水温:85度。
方法:
上投法,先在玻璃杯中加满热水,然后投茶。
中投法,先在玻璃杯中加入四分之一热水,然后投茶,稍微浸润再将水加满。
下投法,先注水四分之一浸润,半分钟后加满。
浸泡时间:5分钟。
品评:
上投:茶汤汤色黄亮,滋味鲜淳爽滑,苦后回甘,微涩,香气浓郁,带花香。
中投:茶汤汤色黄亮带毫,滋味鲜淳爽滑,苦明显重于上投法,涩,香气浓郁。
下投:茶汤汤色黄亮带毫,滋味浓淳爽滑,苦重回甘强,涩,香气浓沉。
三种投茶方式泡出的茶果然有着很大的差别,上投法的茶滋味相对最淡,但香气较清扬而且显花香;中投法的茶滋味较重,尤其是涩;下投法味道最重,香气也相对浓郁而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