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8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学者型金融高管


  肖四如领导的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实践,破解了农村金融改革制度抑制的一系列难题,从理论上给出了农村金融改革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标准答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教科书不曾有过,甚至有悖于传统的农村金融理论,但它在解决问题中,是很有效的。这不但取决于肖四如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得益于其针对各种复杂的改革难题,驾驭和运用科学方法论的娴熟技巧。

  

  知难而进的实干家

  2003年,江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农信社改革试点省份,时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的肖四如临危受命,担任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 

  “那个地方去不得!乱得那么厉害,随时都可能出问题!”对同事的“逆耳忠言”,肖四如并未理会。

  其实,从事了多年农村调研工作的肖四如比谁都清楚,自己将要接手的,是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当时,每一个农村信用社都有一个‘心中有数的数字’:不良贷款占比实际上达到70%。高额的亏损挂账,大面积的亏损,大量的潜在风险。”

  这些数字,在肖四如的脑海中,留有清晰的印记。

  然而,同样棘手的问题,远不止于此。例如,系统里“人员近亲繁殖、整体素质不高”——区区一个农村信用社,居然能够夸张到把自己十几个直系、旁系亲戚都安排进去上班。两万多银行员工,本科以上学历者不足3%。

  一场改革动员大会后,肖四如从容不迫地拉开了江西农信系统改革的大幕,开始破旧立新。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立规矩”,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第一步。六百多项制度规范、五百多项流程、四百多条处罚细则,逐一出炉,谁违反,都要接受相应的处罚。几年来,江西省联社执行力度之大令人闻之生畏:各种各样的处分2万9千多人次,警告以上处分1330多人次。县级联社高管有1350多人次受到警告以上处分乃至撤职,平均每个县联社四五个高管中就要有一个高管受到处分。

  对于改革的先行者来说,最无所畏惧的,就是“暴风雨”的洗礼。对于敢于大刀阔斧改革的肖四如来说,也不例外。

  改革势必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破旧立新的过程异常艰难。

  在整改的几年中,肖四如也受到了很多威胁。恐吓短信、匿名信、恐吓电话,各种威胁都有过。“但是,和基层检查组的同志们比起来,我受到的那些威胁并不算什么,为了查明真相,坚持原则,可是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委屈。”时隔多年,肖四如回忆起基层同志查处案件时的艰辛与危险,仍是历历在目。

  现在谈起这些经历,肖四如已是很淡定。因为风雨后,总会有彩虹。

  一番磨砺之后,江西省农信社以蓬勃发展的崭新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全省农村信用社5年多来发生了巨大变化,消化了50多年积累下来的历年亏损挂账24.2亿元,实际创利超过46.6亿元,全省农信社法人单位盈余面达100%,使农村信用社这一极其薄弱的金融机构整体进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

  面对这个多年拼搏所换取的丰硕成果,肖四如显得从容而又淡定。因为,唯有亲自走过的人,才深知成绩的背后,是他率领的团队一串串艰辛而又执着的脚印。使这一积重的金融机构走上现代金融机构的先进行列,仍任重道远。

  对于肖四如的人生经历,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现江西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理事长,曾是江西省政府的副秘书长,曾在南开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然而,却鲜有人知道,他还曾是煤窑中年少有为的“测量技师”。

  小煤窑里的“逐梦人”

  “小时候,我就有着对科学家的崇拜。至今,还记得有篇文章叫《哥德巴赫猜想》,是讲陈景润研究数学的,还有篇报告文学,叫《大地的脚步》,讲怎样发明了地质物理学,还有很多关于诺贝尔奖的故事……。”

  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年少的肖四如也有着自己的梦想。自小就喜欢“研究”,“科学家”是他最崇拜的人。对于科学的崇尚,成了贯穿他一生的主旋律。

  1970年,肖四如初中毕业。当时正值文革,不能再继续读书的肖四如进入了萍乡矿务局工作,主要是做测量——深入到煤窑巷道里测量,把巷道开拓的方向定好。这是一项需要一定技能,还会随时面临危险的工作。

  15岁,从学徒起步。

  为了掌握更多的测量技能,掌握技术高、专业性强的专业知识。15岁的肖四如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自己到处找书看,到书店找、向老师傅借。几何、三角、测绘……肖四如的脑子里,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怎样才能测得更快更准”。

  懂得多,测量得又快又准,总是能把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果然,不出两年时间,肖四如的技术就超过了干了十多年的老师傅。他创造的一个记录是用几十秒的时间准确完成一个站点测量,即使是现在,这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

  于是,小小年纪,肖四如便挑起了总测量的“大梁”——那个时候,他通常会带领一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完成重要的测量任务。

  然而,面对众人的夸奖和当时的“小有名气”,肖四如依旧清晰地知道自己要追逐的梦想。1977年,高考恢复,改变了一批人的命运。其中,就有肖四如。

  随后的人生行程,便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上大学、考取研究生、留校执教、从事经济研究、分管金融和商务的省政府副秘书长、精彩演绎农信社改革……。

  朝着自己的梦想,肖四如继续一步步地迈进。

  “早就听朋友说,江西省经济学界的“第一把交椅”非肖四如莫属。最近,我读了他的新著《战略与理念》一书后,这种印象更深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松奇。

  专家学者型的管理者

  也许是因为发散的思维,也许是因为丰富的人生阅历。肖四如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切入点,总是与众不同。

  应当为中国的小额农贷申请ISO9000质量认证并向世界推广、应当组建农村联合银行、县级农村信用社应该推行双层经营模式……。与肖四如攀谈,最不缺的,就是新鲜独特的观点。

  就像他对未来银行的看法一样。

  “如何来理解未来银行?银行过去是交易的中介,但是现在就不能这样简单地来理解这一概念了!它是价值网络中的价值信息管理者、是信息化技术进步支撑下的电子银行、是市场交易深化下的财富转换中介、是经济社会中信用资源的经营者……。”

  攀谈中,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肖四如对当代金融概念的阐释。“在金融经济中,市场均衡模型中的信息充分假定、产品无差异假定、众多供求竞争参与者假定和理性决策假定都不能成立,且金融领域又存在行为主体的主观看法影响经济客体的状况的‘反身性’。对金融危机的深层剖析和理论探讨,将必定带来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他说,一个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必备三种知识,即系统的经济学知识、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系统的美学知识。而一切认识和决策都是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他愿一生都作这三方面的爱好者和求知者。

  肖四如喜欢伏案写书。一本本,笔耕不辍。无一不是实践的理论升华。

  在江西省政府工作的十几年,堪称是肖四如的“成果多产期”。这段时间内,肖四如主持了多项省级重点课题,其中,获得了16项省级以上社会科学成果奖。

  一本本极具实践价值的书籍,也相继出炉:《资源经济学》、《中国经济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与实践》、《宏观价格论》、《通向繁荣的路——变革的中国:矛盾、困惑与选择》、《中国焦点:面临15个重大问题》。此外,他还写了9部有关区域发展等方面的论著和160篇学术论文。

  然而,他的影响,并不以农村金融为界。这也是他令人折服的原因。

  若要研究江西的经济发展,《江西经济成长格局》是必不可少的案头书;若要研究农信社改革,一本《历史的空间》,足以为你拨云见日;若要看清中国的“三农”问题,在《跨越与重构》一书中,你会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与年少时那个怀揣着“哥德巴赫”的梦想相比,此时的肖四如不仅是把理想变成了现实,而且,已然成了一位行业内的标志性人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