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信合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感受最深的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由自古以来手工书写记账,到网路现代化收付系统的演变,以及给广大城乡居民和信用社员工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便利。
记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农村信用社里的结算业务、储蓄存款、信贷业务、汇兑业务等,都是通过员工辛勤地手工书写记账。从那一页页整整齐齐、一行行端端正正手工书写的阿拉伯数字账目里,可以看出我们的汗水和劳动强度,同时也能感受到我们无悔的青春年华和服务“三农”的满腔热血。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年4次季末结算日。那时我在山区人民公社担任信用社会计,每逢结息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从领导到员工,从内勤到外勤个个严阵以待,人人摩拳擦掌。毫无疑问,手工计算结息更是对员工体力与脑力的一次的挑战。结息一开始,我和所有参与结息的人员组成一条流水线,一人手工掐算天数,一人手工算盘计算存贷款积数,一人手工制作利息清单,一人手工抄登账本,整条流水线作业有条不紊地运行……等到结息全面完成,已是雄鸡报晓时。
每年的年终决算更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几百个账户,我们要一个一个地在年末最后一天里手工结算至下年新账页,几千张存贷款卡片,要逐笔手工抄写完。还记得当时到了下半夜困的实在厉害,我就提议大家一起唱歌讲笑话,在笑闹中放松片刻,我们又打起精神继续认真埋头手工记账,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新开始。
回顾信合往事,恍如昨日一般。改革开放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崭新的春天。随着改革发展步伐,农村信用社的日常结算工作方式和操作流程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来我一直感觉到最苦最累却也最有成就感的手工结算工作,也早由电脑微机网络自动结算完成、并同时打印出结算清单交付客户,既快捷简便又一目了然。
每当回想起当年躬背埋头,一笔一画手工记账的艰辛,再看看今天老区吉安山旮旯里农村信用社里灯火通明,员工坐在电脑微机旁潇洒有序地忙个不停……层出不穷的新业务、新精品、新服务,加快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作为六十年代初农村信用社老员工的我,怎能不感慨万分呢!那段“原始”手工作业的青春岁月,就让它永远深深埋在我的记忆里吧!
追昔抚今,新中国创业而又辉煌的60年,带来了中国农村信用社的飞速发展。手工记账在中华大地上的银行业沿袭了上千年,今天终于在改革开放春风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一去不复返了。别了,难忘的手工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