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洛龙镇民主村村民牟中辉近日从专业合作社结完上半年的最后一笔账后,美滋滋地说:“合作社真好,把我家今年种的15亩早熟玉米、洋芋和蔬菜全部销掉了,每亩还给了70元的返利,这样一来我上半年就净赚了3万多。”
在道真自治县,如今像牟中辉这样尝到合作社甜头的农民越来越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该县着力破解分户经营小生产难以对接大市场的矛盾,按照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大户、社会能人、县乡(镇)供销合作社、农技部门和村级组织等,采取主办、领办、联办的方式,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到目前,全县已涌现出以种养型、农产品加工型、综合服务型和技术推广型4大类型为主的专业合作社73家,经营类别涉及粮、药、茶、农机、蔬菜、养殖等13种,入社农户现已达3.2万户,占总农户数的39.4%。
该县合作经济组织以社员利益为纽带,使分散经营农户形成合力,解决难题,共闯市场,提高收益。该县首批成立的忠信镇民利专业合作社为广大农民统一购买脱毒洋芋生产资料,统一提供种子、防病及生产技术,统一对外销售,每亩产洋芋较过去增加60多公斤,亩均增收40余元。阳溪镇中药材生产合作社共有社员1300多名,合作社的组建极大地减少了中药材生产的多种流通环节,降低了药材生产成本,使种植户切实得到实惠、尝到甜头。经过两年时间的生产实践,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初期的500亩100余户,增加到现在的7000亩1200多户,年生产党参、玄参等中药材36万多公斤,使农民收入达到1700余万元,户均收入1.4万元。 (刘玉国 韩格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