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久前去湖南攸县山乡湖沙垅村转转,就会看到,沿江两岸大片水稻田都是用黑色遮荫网支撑的大棚,星罗棋布就像一座座军营。进入大棚会有一股清香的气息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油茶树,长势喜人。这里就是攸县油茶良种苗繁育基地之一的“攸县共富油茶苗繁育专业合作社”。
该社是由攸县供销合作社于2008年牵头当地苗农创办的,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社员+基地”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种苗、农资、实用技术培训与资讯服务,提供市场价格营销信息、代购代销等服务,其油茶无性系良种嫁接苗遍销湖南、陕西、贵州、江西等地。
上规模 合作致富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其茶油为世界四大食用粮油之一。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价值高,享有“东方橄榄油”、“软黄金”之美誉。攸县素有“中国油茶之乡”之称,当地农民从事油茶种植和良种育苗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但由于近年好多青年外出务工,山上的油茶缺少抚育,油茶品种也良莠不齐,加上缺乏政府正确引导,造成生产效益低、发展缓慢。加上只有少数农民零星种植,在资金、技术、销售上都缺乏保障,单打独斗形成不了大气候。
但号召成立专业合作社时,苗农对此心存疑惑,认为种植油茶没什么用。于是,供销合作社派人走村串户,大力宣传,认真讲解当地发展油茶产业的重大意义和潜力,并承诺乡亲免费培训栽培技术,统一优惠供应农资,共享良种资源和包销苗木。通过真心、真意、真情,共富油茶苗繁育专业合作社终于成立了。合作社成立之后,一方面整合资源,扩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对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并为农民传递信息,帮助开拓市场,规避市场风险。一年来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合作加快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品牌建设,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商标,引来各地客商的争购。去年生产效益显著,全村人均纯收入5900多元,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富裕村。
借东风 插枝腾飞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油料产业的发展。2009年,攸县政府把发展油茶产业当作政府的10件大事之一,列入重点工程,全县要新发展优质油茶15万亩,并争取中央、省政府把攸县作为优质茶油产业试点县。
共富合作社抓住这一机遇,迅速组织受金融风暴影响的返乡农民工,利用现有无性系良种资源和育苗基地,加大土地、资金、科技投入。今年育苗已增至320亩,预计产值可达到5000万元,将获利3200万元。共富油茶苗繁育大户胡龙飞不仅在本地发展40多亩,而且还在省内湘潭、怀化、衡阳及陕西、贵州、江西等地发展100多亩油茶苗基地。专业合作社抓住国家出台的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政策契机,把这个朝阳产业搞得红红火火,真正成为湖南油茶产业发展的领先者,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的领跑者。
学科技 协作受益
共富油茶苗繁育专业合作社始终把农业科技推广、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放在首位。合作社从生产各环节上分期分批培训社员,而嫁接技术更是让社员受益匪浅。每到嫁接旺季,社员通过互助协作来完成嫁接任务,以缩短产业时间链。除了对自己的社员进行技术教育外,合作社还为外村农户提供帮助,由技术员及本村的熟练工专门培训,手把手现场教练。好多社员还被聘请到外地作为油茶苗嫁接师帮助嫁接或进行讲课培训,每天可赚取200元-500元不等。社员唐艳仔20天在外面帮别人嫁接油茶苗赚了9000元。繁育大户胡龙飞深有感触地说:“人要有一门手艺,要有一门技术,走到哪里都能致富。”
共富专业合作社的今天正如山歌中唱的:秋分过后是寒露哩,前山后坳花果香;一齐采摘茶果哩,堆满金箩筐银箩筐;唱起茶歌来就流油哩,科技助咱奔小康…… (周正再 谭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