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8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村经纪人的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

□ 曹 杰

  近日,有消息传来:首届全国优秀农产品经纪人评选表彰活动将于今年10月揭晓。据悉,这将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乃至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首次农产品经纪人群体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亮相。

  这一次,农产品经纪人将首获国家级表彰。然而,与荣誉相伴的,还有几个几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没有解决。

  绝大多数农产品经纪人仍然属于“脱了草鞋穿皮鞋”的松散一族,从农业生产领域匆匆退出,没有练好内功,就走向了流通领域。不少人在工作中自身素养得到提升,成为农产品流通领域勤勉且公正的化身;然而,还有个别经纪人面貌未改、素养依旧,甚至沾染了不良风气,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压级压价,甚至发明了收时不出价,货收进后再给价等欺行霸市的招术。评选表彰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褒奖优秀,鞭挞落后,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养和形象。

  目前农产品经纪人整体状况仍然较脆弱,尚处于自发阶段。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逐渐由个体向组织体和实体方向发展,提升组织化程度,正是迈进现代农业门槛的必修课程。全国已有农产品经纪人600多万人,为数不少,组织在一起,才会更有作为。

  加强自律和培训是提高农产品流通经纪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行业协会的整体性作用突出。某一个经纪人的自律并不会带来整体性的改进,只有全行业坚持自律,才会形成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口碑。2007年11月成立的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使得这一新兴职业在诚信经营、示范带动、繁荣城乡等核心内涵上打造群体名片,有了整合的主心骨。

  在把农产品经纪人捏合成一个整体之外,引导农产品经纪人加入或领办合作社,是更为核心的组织化进程。长期以来,农产品经纪人在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跳”,解决农民卖难、实现产品价值方面做出了贡献。所以,将经纪人融入合作社,把农产品经纪人作为核心要素之一,更多地纳入到合作社中,实现农产品经纪人组织建设的实体化,将放大在其产销两端的带动能力。如今炒得火热的“农超对接”中,似乎在故意和农产品经纪人过不去。最大程度地取消中介环节,提倡市场直接与合作社对接,岂不要砸了农产品经纪人的饭碗?其实如果广泛地将单干的农产品经纪人纳入合作社组织体中,才算是摸准了农超对接的政策深意。

  更大胆的组织化尝试来自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江苏盐城,从全市3658位农产品经纪人中择优录用13人,让他们担任乡镇供销社副主任,未来两年总数将达到100人。他们农民经纪人身份不变,借助供销社这个有序的组织平台,发挥自己购销事业的最大能量。最近几年,在报端我们经常看到各种人才“下乡”,或是一股新“血液”,或是一道好“风景”。而供销合作社从其诞生起做的就是农民经纪人工作,秉承开放办社的理念,将经纪人吸纳入社,携手搭建全国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啻为一种思维革新,更是组织现代化的有益尝试。

  农产品经纪人,这是一个早早就活跃于市场经济舞台,而今才刚刚被正视的行当,以现代化的眼光看,就少不了“组织起来”的武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